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大炮铸造好了之后,孙元化便让张博裕把火炮运往了山谷之外的空旷之地进行试射,结果是喜人的,这尊红夷大炮的射程和威力都达到了从泰西人手里进口的红夷大炮的水准,但是与孙元化改良后的红夷大炮相比,还是要差一点儿的。
朱天启虽然在得知这个好消息之后也十分高兴,但在给孙元化的回信中,除了表扬的话之外,也敦促孙元化不要满足于铸造红夷大炮,而是要抓紧时间研制威力更强的火炮及炮弹。
而且对于现在这样的状态,袁崇焕也是十分满意的,至少自己这边的防线是在一直往东推进的,这段时间来没有费一兵一卒便收复了上百里的河山,而且自己现在手里有了充足的红夷大炮,只要设立了新的据点堡垒,袁崇焕就有信心守住它。
孙元化不禁暗暗松了口气,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来,几乎不眠不休地忙活了一个多月,今天总算是有些成果了,这不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整个西北军工基地来说,都是开了一个好头儿。
对此,内阁之中自然是没有人反对的,毕竟孙承宗和袁崇焕二人上任短短两个月,收复了大片辽土也是事实,谁要是站出来反对那岂不故意找茬得罪人吗?至少就目前看来,孙承宗和袁崇焕正得圣恩眷顾,是皇上重用之臣,得罪他们那不是傻吗?
除了辽东方面传来的好消息,西北那边的孙元化也给自己递上来了西北军工基地最近取得的新成果——第一批红夷大炮已经铸造完成,威力远胜以往!
因为这批钢铁毕竟是第一次使用,还不知道这些用新式高炉和冶炼方法炼制出来的钢铁到底品质如何,为了防止钢铁品质不达标,出现炸膛的危险,所以孙元化没有敢贸然改变大炮的铸造尺寸和口径,只是按照普通进口的红夷大炮的参数进行铸造。
但是现在从试炮的结果来看,这些新冶炼的钢铁品质,至少比起泰西人的钢铁来,只好不坏!
孙元化喜不自胜,当即便将这个好消息写作奏疏,派人送去了京师。
同时也要注重对便携式火器装备的开发和研制,除了依据自己之前给他的火铳资料,研制燧发枪之外,还要研制一些便携式的小型火炮。
毕竟重型火炮的威力虽然大,但是一旦安放在某个位置之后,便不易于再次移动,在实战中的机动性实在太低,尤其是对付建奴这种以骑兵为主的敌人时,还是要配备一些便于移动和运输的便携式火器装备,以此来提升军队的机动性。
孙元化是参与过对付建奴的实战的,因此朱天启让他研制小型火炮和燧发枪这种便携式火器装备的用意,他自然是能够理解的,在之前与建奴的战斗中,红夷大炮往往在建奴攻城时的防守战中才能发挥出很大威力,而不能用于野战,红夷大炮的威力虽然大,但是局限性也大。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