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土著野人,蛮道巫道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05章 土著野人,蛮道巫道
在看到一位大明寺的化神老祖被当众掳走后,姜乾甚至都没有继续看此间后续的变化,以最快的速度潜入大地深处,往远处遁走。
无论三宗乃至修行界会是如何反应,继续留在这里都绝对没有他的好果子吃。
而且,他也确实有不得不立刻离开的理由。
就在大明寺化神老祖被带离此界之时,那一直都按照固定节奏循环播放的录音讯息终于有了变化。
很突兀的停了。
这从无到有的瞬间过度,他人或许得不到任何讯息,但始终以全知视界观察起变化姜乾却瞬间有了极关键的收获。
在其停止的瞬间,在向着西南方向迅速收缩。
姜乾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便向着西南方向极速遁行而去。
因为三宗对天痕的治理卓有成效,混乱的天地之势已经再度清朗起来,这具半步化神躯壳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其与大地的极致亲和,让他在极速遁行之时,还能通过大地的反馈映照,感受到方圆数百里的事物,这为他的搜寻提供了底气。
其中一批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九成还多,而另一批人则寥寥无几,但每有少年少女被分流到这一边,其他孩子全都投来艳羡至极的目光,他们自己、乃至看到他们的亲人,也同样是激动难耐的模样。
对于这种趋势,曾有酷烈的修行人想要以杀戮来遏制这种趋势的,但这种只在部分区域短暂推行过一段时间的酷烈作风很快就停止了。
姜乾通过全知视界看到,这些隐没进入少年皮肤内的血线更进一步深入,直至彻底融入其肌肉血管之内才终止。
随着这层血线的诞生,在少年身体与天地之间,形成了一道自身的屏障。
按照现在蛮巫一族的理念,只有完成了蛮道第一境【启灵】的人,才能真正称之为人。
“那两处莫不是两位化神蛮兽的老巢?”想着仅有的两次绕道回避,姜乾心中如此猜测。
在接近其他翼龙蛮兽时,姜乾心中还想着自己该排到哪个位置去,金丹翼龙蛮兽没有动,可其他五头筑基蛮兽却已经主动调整身位,恰好在金丹翼龙蛮兽与其他筑基蛮兽之间空出一个位置来。
甚至都没有引起其他翼龙蛮兽的注意,黑泥分身就已经成功入驻这头翼龙蛮兽的躯壳之内。
这位分明有着与金丹修士相当实力的地巫老者却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满脸的沟壑纵横,就连走路都需要旁边一位巫师搀扶。
他们当时回复那位道装老者的盘问并非虚言,确实是据实相告,只不过没有说出全部的实情而已。
其他人面前都排着长队,唯有他们面前只偶尔才会出现一位少年或者少女。
于是,他们就坡下驴,从那之后,修行人对蛮巫的态度一下子变得温和起来。
一群人身披粗麻纺织的长袍,他们或是彼此交谈,或是枯坐冥想,显得很放松;
一群人则穿着兽皮制成的皮甲,手上还拿着各种蛮兽骨骼或爪牙制成的武器,机警的守卫在这座临时营地周围。
在金丹翼龙蛮兽飞临湖岸之时,飞在高空的身形还特地贴地掠行,让那等在岸边的少年携着少女趁机跃到它的头顶。
虽然性质上与杓山的红尘气相差极大,劲更大,味更冲,但却同样是生机勃勃。
待到时机成熟,他自有许多办法接触到他们的隐秘,并不急于这一时。
当黑泥分身贴在胃袋壁上,尝试往内部渗透之时,正在欢快捕猎鱼群的翼龙蛮兽忽然放弃了追踪,原地挣扎了两下。
那些低于金丹境的修行人基本都在被他们层层梳理过的后方活动,能见到蛮巫的可能性非常低。
……
哪怕偶尔于野外相遇,也都充满了警惕,即将对方当成猎物,又警惕被对方猎食,在他们粗浅的认知里,可从来没把对方视为自己的同类。
直到三千年前修行人进入此界之后,在种种契机之下,才开始了整合的工作。
然后,便定在那里不动了。
二是在第二个千年的后半段,相隔极其遥远的不同蛮巫部落中连续诞生了多位堪称“圣人”的存在,他们将蛮巫群体带向一个新高度的同时,还不约而同的表露出要与修行人高层对话的态度。
这层血线屏障的存在,不仅让他们获得了堪比练气境修士的实力,同时还是他们属于人的智慧真正觉醒的时刻。
少年见脚下蛮兽完全不受指挥的往湖中扎去,任由他脚下连连跺脚,蛮兽也不理会,眼见着自己和妹妹都要跟着被带入水中,在临入水之前,他拉着少女身形一纵,就已从蛮兽头顶离开,划过近百米的虚空,落在临湖岸边。
虽然有大量的土著野人也死在了修行人的开拓脚步之下,可也同样有大量的土著野人往这方天地的各个方向星散逃亡而去。
并将修行人的强横和威名一同传播了出去。
而且,这个天地太广袤,哪怕是化神强者什么事情也不做,满世界寻找蛮巫清剿,也是杀不光的,历史的教训甚至明白告诉他们,这种行为更可能是促使蛮巫更进一步加速成长蜕变,而这一切还要以整个开拓进度全面停滞甚至倒退为代价。
这块大空地并没有铺设石板,只是做了简单的夯实硬化,随着七头翼龙蛮兽的降落,吹刮起大量的烟尘。
那是修行人将蛮巫土著等同为畜生的阶段。
随着部落人口增多,聪明人,有天赋的人也开始增多,他们开始以修行人为老师,整合从各个小部落收集而来的零散体系,完善自身的力量道路。
若是换个地方,哪怕遭遇到两位元婴层次的天巫也可能是巧合,可在此时此地看见他们的身影,他基本就可以确认了。
在队伍飞临盆地不久,就远远可见一个绵延数十里的巨大的部落铺陈在大地上。
心中如此想着,姜乾却已经操纵此躯填补了这个空位,并在金丹翼龙蛮兽的率领下离开大湖,重新飞上天空,返回营地之中。
最开始,做这项工作的人都是希望将其全部整合在一条道路之下的,但最后却发现有很多“土偏方”是无法兼容在同一道路下的,于是,最终便形成了“蛮”与“巫”两条道路。
身长超过三十米的蛮兽张开覆膜的双翅,翼展超过八十米,从天空贴地掠过,所过之处,野草被剧烈的气流卷动飞起,树枝折断,树叶纷飞,鹅卵大的石头都跟着被卷到天空,一片狼藉。
就这样,在修行人的“启蒙”下,此界的土著野人开始迅速觉醒。
虽然还身在空中,但姜乾却已经再一次感受到了红尘气的存在。
两位天巫则从腰间兽袋中取出大量珍贵的材料交给老地巫,既有灵草灵果,也有矿石和其他稀奇罕见之物。
但其核心思路却是一致的,依然是在他们体内皮膜之下形成一道过滤屏障。
更何况,两位天巫此刻正在快速而小心的拆卸着一件由至少数百块蛮兽骨骼拼接起来的巨大骨器,这骨器的造型,给他一种强烈的既视感。
当老地巫蘸着血泥的手指从少年后脑掠过,再次回到少年的眉心,遍布少年躯体的血线纹路亮起红色的光芒,并最后隐没进入少年的皮肤之内。
从此以后,那被修行人天然厌憎的、遍布蛮荒的死瘴污浊之气就再也侵蚀不了他们的身体,他们的身体自带一套过滤机制。
待到七头蛮兽飞临到营地上空,地面那些身影个个腾空而起,那些麻衣长袍身影大半都飞跃到金丹翼龙蛮兽背上。
然后,老地巫手指在少年双颊,肩颈划过,一条条嫣红的血线仿佛外置的另一套血管纹路般在少年的身上蔓延开来。
在将白象躯壳藏入腹中后,姜乾操纵着翼龙蛮兽继续在湖中追逐捕猎着鱼群,并不急于返回。
整个过程,七头翼龙蛮兽甚至没有落脚在地面暂歇,只是压低了身形而已。
不仅对那些在开拓兵锋到达之前就主动往更远处迁移的蛮巫异常和善,便是那些反应迟钝,走得比较慢的蛮巫部族,只要不是真心头铁要和他们硬撞的,他们都有耐心等他们主动离开。
他临到队伍上空,一股强横的意念将所有人笼罩:“你们缘何出现于此?”
就在这时,一道凌厉的虹光从斜后方的天空电射而来,哪怕那虹光还远在天边,其强横的气息就已经压得七头翼龙蛮兽组成的飞行阵型瞬间凌乱。
这也是现今蛮道、巫道相比于修行之道最大的弊端所在,重修力而不重修命。
修行人的开拓脚步从不停止,而凡其脚步所及之地,哪怕站在食物链顶端的蛮兽,要么陨落,要么逃走。
那些死瘴污浊之气并不会被屏蔽在体外,反而会凝聚与皮肤体表,变成他们强大的根源,最可靠的、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和武器,可以随着他们的成长一起成长。
有石头堆砌的高大院墙和房屋,有碎石子铺成的泛白的道路,更有大片的田地和在田间路上劳作往来的行人们。
姜乾冷眼旁观了全过程,很快,队伍便已如常上路,而自那位道装老者倏来倏走后,站在这具躯壳头顶的巫师心思异常活跃,让姜乾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
直到那头金丹翼龙蛮兽发出奇特的“咕咕”声,其他五头筑基翼龙蛮兽纷纷停下捕猎返回,陆续聚集到金丹翼龙蛮兽身后,姜乾这才操控此躯随之一同返回。
但死瘴之气除了对生命的戕害外,更大的危害是对智慧的蒙蔽,这也是此界土著野人长期蒙昧不开化的重要原因。
他们不是这场大祭礼的主角,只是看客,大多数人因为距离遥远,根本无法看清中央在发生着什么,但他们的兴致却丝毫不减,依然瞪大双眼看着。
与此同时,随着这一行人的到来,整个部落都开始连轴转了起来。
拿定主意后,白象躯壳从原本的淤泥地中消失,再次出现时,已来到这头翼龙蛮兽下方的湖泊淤泥中。
很快,虹光便已来到近处,显出一个道装老人的身影。
这也是蛮巫一族在面对修行人时的底气所在。
以他长期掌控半步化神躯壳的经验,要让一头筑基巅峰的蛮兽实现血脉升华,还真不是一件难事。
此刻,通过翼龙蛮兽的双眼,姜乾分明看见那两位天巫正各自站在一件骨器之上,从孤峰所在方向朝营地快速飞掠而来。
“巫”之一道,门槛高,普适度低,适合走这条道的人比修行界普通人中仙苗诞生率更低。
通过白象躯壳对周边数百里之地的反馈映照,他清楚的知道,头顶上方有一座突兀而起的孤峰,在这各种大山脉层出不穷的蛮荒,这座孤峰一点都不出众,显得非常普通。
在修行人降临此界的第二个千年中,量变引发了质变,修行人眼睁睁的看着“土著野人”进化成了“蛮巫”。
如眼下这位地巫老者,巅峰时期或许可与金丹中后期一较长短,现在却只堪堪与金丹初期修士相若。
黑泥分身立刻潜出,当此翼龙蛮兽张开獠牙大口在湖泊中追逐吞噬鱼群的时候,黑泥分身直接顺着它的嘴巴进入喉咙一路进入其胃袋之中。
“蛮”之一道,门槛低,普适度高,只要是健康成年的蛮人,基本就可以迈入蛮道第一境。
仔细来回看了看,姜乾放弃了那头金丹翼龙蛮兽,虽然寄居这具躯壳可让他更容易获得一些信息,可受到的关注也大,而且,让他模仿一头被驯化的蛮兽,困难也不小,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彼时的他们,连完整的力量道路都没有,连修行人对他们的称呼也都是“土著”“野人”等字眼。在胡乱的摸索中,能随机出现一两个筑基金丹层次的个体就已是极限,且这样的方法几乎无法复制。
在掠过众人头顶后,两人脚下的蛮兽膜翅扇动,身形在空中一折,直接往旁边大湖掠去。
这近百人分成明显的两个群体。
现在,他也并不是那么急切的想要去接触这些蛮巫高层,他反而对摸清他们的整个风貌更感兴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