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413章 傻柱哥,你听谁说的?
小年一过,再一礼拜就是除夕。
不过今年的冬季,却冷不了多久了。
因为一过完年,紧接着就马上立春。
届时天气会逐渐回暖,一天天地暖和起来。
徐庆刚吃完午饭,抬手翻看着元旦之前刚买的新挂历,心里暗暗盘算着日子。
立春是正月初八。
初一、初二,在家呆两天,初三看望老丈人,顺便给工人报刊的‘李峰宏’打电话,拜个年。
多年相识下来,已算是老熟人了。
初四、初五,徐庆扭头询问媳妇静红,到时是先去惠丽华和罗红娟,赵爱玲她们那边,还是去李国华和二牛那边。
马静红双手捏着刚给闺女做的小袄,扭头朝徐庆道:
屋里热炕,烈酒。
一方面是国家大力发展经济跟农业。
没人觉得在外面能挣的比在厂里上班多。
去年跟今年光买黄豆,就买的比往年多了一倍。
当徐庆回到后院,拎了一瓶白酒再次进到中院傻柱屋里时,傻柱已端了一盘腌咸菜,一碟油炸生米,从厨房出来。
“大哥,嫂子,年货咱们家还缺啥,我今天上街买去。”
徐爱国则又等了一小会儿,见侄子鸿志向妹妹道谢后,才伸手掏出压岁钱。
兄妹四人的关系,从小一直好,哪能让妹妹在这大过年的时候,独自守家。
转过天一早,吃过早饭,徐爱国就主动找大哥大嫂说道:
外观也变得好看多了。
傻柱从一大妈屋里过来,与端着一碗豆腐的易中海,帮着徐庆把煮在锅里的豆浆舀出,做成豆腐。
初四,丰铭和唐秀娟去了老丈人那边。
“就这?”
一年一次,一人一碗,多了不做。
天津的大麻,捏泥人的,也能瞧见不少。
再后来,农村的也成。
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互不相声。
徐庆没跟媳妇和秦京茹她们女人在一块,而是和许大茂,傻柱,二弟,三弟,五人走在前边,寻摸着合适铺面。
用完之后就用清水洗干净。
徐庆带个弟弟妹妹,媳妇,儿子,以及两个弟媳妇,一大家子人,围坐在暖烘烘的炕上,吃着摆满了一炕的年夜饭,一边吃,一边看着电视机里的内容。
徐庆摆手道:“傻柱哥,甭麻烦,弄点芝麻酱,你屋里有葱的话,咱大葱蘸着吃不也是一道。”
正月初一,初二,徐庆跟弟弟妹妹,以及媳妇静红,弟媳妇爱倩、秀娟,一大家子人在院里跟大院众人,一起坐一块乐呵。
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一整年,谁家还不吃顿好的。
虽然厂里的工资不高,可也不低啊。
他一个人将自家住的房子里的炉子生着,把屋里烧暖和后,才接媳妇和儿子回去。
而保姆冯婶,腊月二十就告假回乡下农村过年去了,徐爱国让媳妇跟孩子先去大哥徐庆屋里呆着。
可随着他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要求一降再降,却仍没找到一个合适的。
徐鸿志吃着自个碗里的小葱拌豆腐,时不时跑到徐庆跟静红跟前,用筷子从父母碗里夹一些,塞进他自个的小嘴里。
徐庆屋里的大彩电,正播放这国家大人物对全国人民的新年祝福。
贾家屋里今年都买了三斤猪肉,一只鸡,其他家更不用多言。
不过徐爱国屋里的黑白电视机,被傻柱抢先一步,在前院三大爷前头,借到了中院。
这倒省的徐庆和静红去他们那边。
很是会吊人胃口。
傻柱现在啥也不要求了,只要是个女的,没啥毛病就成。
只有爱国一家三口不在,爱国昨天带着爱倩,抱着鸿福上他老丈人家去了。
徐庆和弟弟妹妹,以及两个弟媳妇,一大家子人,连同中院的傻柱跟许大茂两口子,一起上街去逛庙会,顺便再沿街走的时候,瞧瞧有没有好的铺面。
徐庆一笑,觉得媳妇说的在理儿,转身走到炕沿跟前,将睡着的闺女身上小被,轻轻地给掖了掖,然后迈步走到屋外,上中院找傻柱串门去了。
明明是徐庆的铁碾子,却往往最后才能轮到徐庆家磨黄豆,做豆腐。
徐庆从不在这种小事情上计较,没必要。
大街上,这段时日以来,人多的数不胜数,嘈杂一片。
“傻柱哥,你听谁说的?”
现如今,腊月二十四,大院里人都早已放假。
之后,甭管谁求,都不再破例。
他现在媳妇找不到,索性也不着急了。
这种物美价廉的食物,大院里家家户户必不可少,年年都做。
所以,今天的大院,没昨儿热闹,众人中午前后把自家房子用鸡毛掸子和扫帚,笤帚,打扫干净后,都在各自暖和的屋里猫着。
徐庆应声:“好啊,我现在回屋拿酒去。”
因为之前多少年来,从没说哪个小商小贩赚了大钱。
许大茂抽着烟,心中念头急转,望着徐庆,再望向那铺面。
腊月二十七的下午,徐爱国带着媳妇爱倩,抱着儿子回来了。
这会儿没啥事,便去中院,找傻柱聊天。
徐庆接过瓜子,磕着道:“这不闲了快一个月,屋里待不住,找来你这坐坐。”
……
惠丽华她们是初七才来的。
雨水照例是三十这天,回大院看望了自个大哥,下午就走了。
前后顺序,无所谓!
年根跟前,何必搞得不愉快。
这还不算徐庆把弟弟妹妹给他的各种票都分过之后,分出来的一张都还没用。
但并不碍事,因为李国华和二牛,初五一早来大院这边了。
以前傻柱要求很高,最开始是非黄姑娘不找。
听傻柱说,用了这么些年,一通电,依旧滴溜溜地转个不停。
初八立春,一早天气就变得有了些暖意。
倒不是徐庆兄弟三个不会,而是现在家里的人口越来越多。
徐鸿志一年之中,就盼着今晚上能收压岁钱,嘴里的吉祥话儿,一句接着一句,不断往外蹦。
听见傻柱这话,徐庆恍然,敢情大院众人,还在疑惑自己为啥离开五分厂,不由苦笑道:
“傻柱哥,我真没惹事,你想多了。”
而傻柱,留在徐庆家的厨房,做起了他一年才亮一次的绝活——小葱拌豆腐。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寒冷的夜晚,不断响彻。
卤煮,炒肝,火烧,豆汁,马蹄烧饼,爆肚,冰葫芦各色小吃,随处可见。
大院里热闹不已。
要是能互看上,瞧对眼儿,那就直接结婚。
傻柱溜身下炕,穿上鞋子道:“成,那我去厨房,给咱哥俩弄几道下酒菜去。”
最起码每个月能有一笔固定收入,比那些小商小贩饥一顿饱一顿强。
说的好听,是用完给徐庆把铁碾子洗干净。
徐庆笑道:“傻柱哥,我明白。”
留下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陪妹妹。
还是仅有刘光福跟他媳妇,俩人陪着老两口过年,
而今天,算的上是大院里,除了有人结婚或出嫁之外,一年当中,最热闹的一天。
而二大爷刘海中的老大跟老二,谁都没回来。
他一年上班,在厂里的食堂后厨,天天做饭,早腻歪了,能不下厨,那是打死都不想碰一下灶具。
素什锦,炒豆芽,凉拌小香肠,油炸生米……
整个四九城,也都沉积在喜迎新年的这一刻当中。
“庆子,找哥哥我有事?”
“你还不了解我,我要是真在五分厂弄出了啥,我肯定自个处理掉,哪用得着离开。”
见徐庆过来,傻柱翻身坐起,丢给徐庆一把瓜子道:
而今天大院这个,是徐庆前段时间,刚鼓捣出来的。
冬天嘛,除了置办年货,或有事不得不外出,大冷天的,谁愿意出去闲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