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蔡琰很理智的低头,不过对于李耀而言,代价就是很费腰子。
看到李元,李惠,蔡琰想要一个孩子,前面几年,李耀看她年龄较小,所以有所节制,现在,不是李耀不想节制,而是蔡琰如狼似虎,因此这段时间,李耀是痛并快乐着。
直到李儒,贾诩,派人送来消息,请他过去一趟,李耀才是离开上雒,回到长安。
长安,李耀住处。
李儒,贾诩,见到李耀之后,先是各自行礼,然后李儒说道:
“将军,非是我们不想让你陪伴家人,而是有件事情,只能你来决定……”
“今年,整个三辅地区,绝大多数地方,直到现在都没怎么下雨,田地虽不至于颗粒无收,但是产量也将大大减少……”
“一个方面,朝廷必须减免赋税,另外一个方面,还要做好赈济准备,否则那些流民很难撑过冬天,他们只有几亩租田,这次减产,对于他们最为致命!”
李儒说完,贾诩补充说道:
“军户分的多是良田,这次同样受到影响,但是影响相对较轻,能够上交一定粮食,但真正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益州帮助!”
李耀听完两人所说,他的脸上十分严肃,稍作思索,便是说道:
“遇到天灾,该减免赋税就减免赋税,不能逼的百姓造反,我们攻下益州,本就指着益州钱粮,我会亲自写信过去,秋收之后,能调拨过来多少粮食,就调拨过来多少粮食……”
古文精练,主要还是受限竹简能承载的文字太少,真想知识广泛传播,开启民智,肯定需要翻译出来,然后使用一个版本,利用纸张以及书本,大规模的进行普及。
“关键在疏通的沟渠,天不下雨,就在地上找水,今年哪怕冬天,也不能够停工,而且还要加大征发流民数量,不过到了冬天,再给他们多加一顿饭,一日三餐,额外再给一份补贴,不用太多,能让他们家人好过一点,这也好过单纯赈济……”
大概意思就是,李耀封他们官,再给他们赏赐,他们愿意倒向李耀,但是不会出太行山,依旧独自领着兵马。
能纳良言也就罢了,马上又能提出一个,结合实际,很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的人相处起来就是舒服。
李儒迟疑片刻之后,旋即想到自己没什么好怕的,于是大着胆子说道:
说完大事,接着三人便是闲聊一些小事,突然李耀开口说道:
“如今我的长子,次子,已经都接到了关中,两位先生,将来你们之中,谁愿意去教教他们!”
李耀闻言笑了一笑,他并不是那种天生的聪明人,但他知道历史,只要结合实际问题,总能想到解决办法。
李耀需要,听一听,看一看,最近朝野内外,都有哪些事情发生……
张燕等人顿时感到压力大减,没被逼到绝境,当惯土皇帝的他们,并不愿意带着兵马,就此彻底投靠李耀。
听到这话,李儒,贾诩,两人都是脸色一肃,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继承人的问题,那可是关乎到未来。
“将军,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你让我们两个都教,将来万一出现争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