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532章 超级武器
长生岛。
去年十一月丁毅在大员得到三级风帆战列舰图纸和土豆、红薯,当即就让阮思青先一步送回旅顺,随同阮思青回来的,还有他们俘获荷兰人的台南号三级风帆战列舰。
阮思青十二月回旅顺,旅顺这边的李织马上集中长生岛造船厂和旅顺造船厂两个船厂最好的工匠,共同研究图纸和台南号。
图纸上全是荷兰文,还好阮思青学了半年荷兰话,又带回大员的荷兰工匠,荷兰水师军官,工匠们日夜研究,差点想把台南号也给拆了,对着图纸,看着台南号,又根据丁毅的要求,不停完善原本的图纸。
李织开始时,先调拔准备了大量的橡木。
因为同时期欧州的战列舰,基本都用橡木和柚木来做,丁毅现在从朝鲜得到的,也九成都是橡木和柚木,另有少量朝鲜特产铁桦木。
但来自大员的荷兰工匠克鲁夫看过后说,他虽然在大员只是负责维修战船,但也知道,你们的橡木时间不够,制造一艘三级风帆战列舰需要上千棵树,有些树干还需要带有一定弧度;砍伐后的木材加工后不能立即使用, 需要长时间彻底干燥(五年以上), 否则新木材含水量高,制成的船几年内就会腐蚀漏水。
他又说,你们是第一次试造,我建议用其他木头, 不要浪费。
虽然其他木头造出来可能用不久, 但至少可以用一两年。
李织发现这边前期囤的都是松木柏木,皆是明军造船用的木材, 适合近海和湖泊用用, 后期丁毅才开始囤集橡木柚木。
于是他听从了克鲁夫的建议,放弃橡木和柚木, 选用干燥了五六年的陈木, 也是丁毅最早囤的一批。
众工匠在多方准备之后,于一月中旬正式开始建造。
因为战舰的龙骨需要坚固且耐腐蚀,李织建议用铁桦木, 这种木头全世界只有中国吉林,辽东,朝鲜,日本,老俄四个国家五个地方有,它生长于海拔700米左右的山地。铁桦树的木坚硬程度, 比橡树硬三倍, 比普通的钢铁硬一倍,是世界上最硬的木材, 人们把它用作金属的代用品,称之为木王。
丁毅这边原本用来造车床的蚬木,都不如铁桦木。
知道朝鲜这边有铁桦木后, 加上蚬木需要从广西广东那边运来,又贵, 丁毅现在已经改用铁桦木来造车床, 替代了蚬木。
旅顺这边, 像金州北部的山区, 当初阿巴泰攻过来走的山上,也有铁桦木, 但丁毅没派人去砍,实在是太高,很难运下山,目前都是让朝鲜人运过来, 省钱省时又省力。
当克鲁夫看到旅顺这边的造船后, 十分震惊。
因为同时期欧州那边造一艘三级战列舰, 可能只有十几二十几个工匠,有几十个上百个工人, 然后慢慢吞吞,两三年, 甚至更长的时间造出来。
那怕到十八世纪,一艘一级战列舰有时需要造十年。
而在长生岛这边,一百多船匠同时入场,另有一千多工人, 两百民夫,近两千人热火朝天的干着。
这边准备更充足, 分工明确, 民夫拉运木材, 摆放到位, 拉运钢钉, 构件,工具,风帆等造船要用到的一切。
工人处理木头,制造零部件,工匠负责整体设计构造和重要关键部件的打造。废弃不用的继续由民夫运走,整个造船厂井然有序,繁忙中不见慌乱。
九月初丁毅到时,三级战列舰长生一号已经完成一小半。
按图纸顺序,先造龙骨,肋骨,长生一号共有64根水平和垂直的肋骨构成船体框架。
原本按同期欧州标准,做好框架后, 需要静放三个月以上, 让木材在重力的作用下衔接更紧密。
但丁毅这边是试造, 这艘船也没打算用多少年, 所以静放了七天后,就继续开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