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489章 普特斯曼的交易
11月中旬,丁毅和赵大山等人从登州一路往南到松江,阮思青先进货,购丝织品等,同时卖掉一些日本、朝鲜、济州的特产。
这次他们带过来一船济州柑橘,这是今年新出产的,丁毅从日本回来的时候,经过济州带来。
这个时代的柑橘非常稀少,也很抢手,更是很贵。
在日本和朝鲜,只有贵族和王室才有资格吃。
而在大明,除了王室宗室勋贵们,普通官员和富商们也会购买。
但这玩意产量确实少,价钱又贵。
以前松江这边,都是从福广两地进货,全大明也只有福广两地会有对外供应。
可福广产量也不多啊,主要是供王室和宗室的,每年只有少量上市。
自从济州有了后,丁毅就往这边卖,特别后世的江苏,浙江境内,都是有钱人啊,去年就卖了一万多两。
今年运的更多,这次带了一船,大概有十万斤。
到了之后就先全部卸在松江, 交给徐氏。
徐氏在松江有按丁毅的要求, 新建的批发市场,开始时,专门在徐氏卖生丝时,搭给客户。
比如客户买一百斤生丝, 送两斤柑橘。
一年功夫, 远近闻名,松江徐氏的柑橘, 味甜汁嫩, 很受欢迎。
有各地丝商都想随船进货,拿回去买。
现在这十万斤全放在松江, 会有徐氏分销出去。
丁毅去年收济州朝鲜人是一分一斤, 在自己旅顺,皮岛和登州的店铺卖是一钱一斤。
卖给各地商人们,是八分一斤, 卖自己人比商人还贵,因为卖商人是批发价,量大,搞的阮文龙都说他心黑。
去年柑橘反应很好,连他送往京城后的反应也挺大,京城都有商人来问,还有没有, 丁毅判断市场需求量巨大,非常巨大。
这时代产量本来就低, 种的地方和人也不多,十万斤柑橘算什么?
如果价钱低了, 一个松江就能全部消耗掉。
所以丁毅直接疯涨。
今年卖给各地商人们是五钱一斤。
放徐氏这边是四钱一斤,徐氏分销出去价不管,但如果卖不掉, 回头他原价收回。
很多人都说疯了, 这是抢钱啊。
谁会一两银子去买两斤水果。
丁毅说, 我的客户就是松江和江南一带的富商, 还有王室宗室,普通官员你吃不起不用吃。
于是今年到登州的很多商人就不进货了,觉的太贵, 天价, 不能接受。
但还有人胆大, 敢进货, 卖到京师, 江南等地, 也有的商人未必是为了赚钱,可能就是送给宗室, 官员,用来拉拢关系。
丁毅这十万斤放在徐氏这里, 走时带走四万白银。
徐氏以五钱到六钱的价格分销, 南京和江苏浙江都有商人前来,买生丝的时候会带买, 用了一个多月不到就全卖了。
来了松江之后,丁毅自然要找徐氏温存一番。
徐氏也很尽心, 除了温柔的招待丁毅,还为丁毅招览准备了一百多个工匠,俱是从浙江各地还有南京寻来的,其中有一半是船匠, 而且全拖儿带口。
徐氏的妹妹嫁给了阮思青, 眼下徐家就是和丁毅绑在一辆车上, 徐氏做事非常认真。
接着丁毅又继续往南。
经过福州时,感概万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