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老梅塞罗眼中,已经是一幅人间地狱一般的场景。
这个时候,秦军已经推进到距离城墙不足三里的地方。
在他惊骇的目光之中,又一波铺天盖地的箭雨,再次朝刚才的地方飞了过去。
打仗打的是什么?
首先是钱,其次是士兵的勇气。
昔日,墨家机关术冠绝天下,但是很少能够对战争产生决定性影响。
他知道,这是弓弩的弓弦猛然紧缩发出的声音。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准备,老梅塞罗有信心在这里,将李信率领的八万先锋军,全部磨死!
想到这里,老梅塞罗心中的紧张逐渐退去。
一群人迅速来到那百人选好的位置。
所以,这次派出城的一万骑兵根本没有配备护盾,讲究一个速战速决。
“禀报将军,工事已经搭建完毕!”
所以,王贲将所有的工兵都派给了李信。
早在五十年前,秦军的武器装备就已经极为丰富了。
身为一名老将的直觉,老梅塞罗立马便明白了秦军的用意。
老梅塞罗再次闭上了眼睛。
更不用说,他还有许多后手。
这里,正好卡在了本都王国军队最远的攻击范围之外。
不能让他们这样继续下去了!
老梅塞罗头皮发麻。
或许不是冲杀最为勇猛的,但胜在用兵稳妥。
若是以往,在军中敢如此对自己这个主将不敬,李信早就命人将其砍了。
先大军压境,来到一定距离之后,弓弩以及投石车压制。
只不过,放箭的秦军,动作太过一致,以至于声音传到城头的时候,只有一声。
一万本都骑兵,迅速出城。
弓弩也几乎成为每名秦军配备的装备。
但是,接触过科技院研发出的新的攻城装备之后,李信便打消了自己的看法。
但面对此人,李信却极为和善。
这些工具的强大,简单形容,便是它们催生了一个新的军种的出现。
让他奇怪的是,直到现在,秦军都没有任何反应。
军阵前,老梅塞罗第一次失态了。
“有劳先生了!”
刚才一波箭雨,直接带走了将近一万人。
第一波失利,极大的影响了本都军队的士气。
以往李信虽然不会看轻匠人,却也不会过于高看他们。
工兵!
这个军种平时不参与战斗,但是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的本事,让李信叹为观止。
难怪韩信、章邯这些没有生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有战无不胜的威名。
但有了工兵协助,这场仗打得有些无聊。
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十五座高达十丈的简易楼台,就如同变戏法一般,出现在城墙对面。
两军交战,最怕的,就是遇上比你勇猛的人还比你有钱!
这仗,怎么打?
第二波箭雨之下,本都王国的那一万骑兵,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看到这群人分散成一条直线,朝身后的秦军连连打着手势,老梅塞罗心中隐隐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就在老梅塞罗犹豫不定的时候,秦军军阵之中,再次走出数千人马。
而且因为弩箭的特殊结构,穿透力极强。
李信顺着声音望去,便看到一个身着布衣的年轻人,歪歪扭扭地坐在马上。
这名将军,是老梅塞罗的家臣。
一个眨眼的功夫,那些箭矢便飞过了将近五百丈的距离,落到了本都王国那一万骑兵的头上。
攻城战,守城方之所以优势极大,是因为他们占据了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
李信朝此人拱了拱手。
按照李信以往的习惯,确实会如同老梅塞罗预料的那样,采用云梯与临车的攻城方式。
华夏之地虽然也有投石车,但全部都是人力投石车,根本无法与罗马制造的那种机械助力的投石车相比。
青铜剑、戈、戟都已经装备。
这些楼台极高,即便站在城墙上,老梅塞罗也要微微抬头才能够看到其顶端。
李信只需要把控好距离,便可以好整以暇,等待工兵搭建工事。
他们手中拿着一把奇形怪状的铲子,在近千名秦军的护卫之下,来到距离城池将近一里的地方。
而且楼台顶部面积宽广,起码能够承受上百人。
但是,他又能怎么办?
这种仗,打得毫无办法!
刚刚还期盼着能够抗住李信的进攻,甚至反杀对方的老梅塞罗,此时再没有了侥幸的想法。
另外,在战国时期,秦军就已经有了佩戴甲胄的习惯。
只要到达一定高度,哪怕是从足够高的空中落下,都能够轻易穿透皮甲。
因此,来到凯尔莫罕城的这段时间。
片刻之后,城门缓缓打开。
凯尔莫罕城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只有一面城墙暴露在秦军面前。
工兵的存在,让以往最让秦军头疼的攻城战,也变得无趣。
心中那种不妙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一万人,只有寥寥数百人,运气够好活了下来。
“准备迎敌!”
秦军再是骁勇,也绝对不可能轻易登城。
这些人身着布衣,在军阵之中极为扎眼。
不过,大秦科技院的那群技术宅,潜心研究,发明出了许多实用的作战工具。
甚至,他心中萌生出一种向附近的军团求援的心思。
然后派出大量士卒架云梯与临车,攀登到城头进行白刃战。
这次大秦西征,科学院上下都发了疯。
看见随着自己一声令下,忙碌起来的士兵们,老梅塞罗彻底放下心来。
而且,一日时间都未必够。
但见过几次公输秦指挥的工兵演练之后,他便惊为天人。
但是,即便是这些人,也人人带伤。
剩下的那几百人,何德何能,值得秦军再用同样的方式,来一波无差别攻击!
这仗打的,太特么奢侈了!
一股深深的无力感,从老梅塞罗心底涌起。
密密麻麻箭矢落极为精准,将本都王国一万人的军阵完全覆盖。
科技院总共派出将近二百名专门的技术人才,随军出征。
但秦军架起的这十五座楼台,直接将这种优势逆转。
老梅塞罗曾经特意费大功夫弄来一把秦军的制式弓弩。
不知不觉中,李信已经将公输秦视作在军中可以与自己平等交流的存在。
然而,对于李信的示好,公输秦从来没有反馈。
用他的话讲,自己这样的人,在科学院起码还有两千个,不值一提。
话虽如此,但此人的高傲,李信是亲身领教过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