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没有,大秦依然存在,依然强大。
在赵昆出现之前,始皇帝为什么痴迷于长生不老药?
再走近了,大宛王便能够看清楚这些秦兵身上的装备了。
之前始皇帝总共有十八位帝子,能勉强入始皇帝眼的,唯有两人。
希望他这次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帝王之气吧。
他们到了不就,大宛王便听到一阵轰隆隆的马蹄声。
但是对于秦兵来说,这些东西,只是标配的装备。
赵昆见始皇帝目光不善,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始皇帝表面上再云淡风轻,得知这个消息后,想必也会好受很多吧?
而与此同时,大宛王宫前。
而脚踩累累白骨,登上名将之位的大秦将军,气势会是何等的骇人?
大宛王不敢想。
此人来到大宛王面前,还来不及喘一口气,就上气不接下气地禀报。
这几天,每每想到信件中的内容,大宛王就忍不住冷汗津津。
“啊,哦,没什么,就是通武侯传回信报,命陇西侯李信为先锋,已经进入了大宛境内。”
大宛王心中十分清楚,别看自己和父王平时舔大秦舔得勤快。
他连忙抬头望去。
与这些战争相比,之前秦军坑杀楼兰人,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儿科。
“这小家伙有点意思!”
但是,大秦的名将,那是真的名将。
因为大秦军队的到来,今日大宛王都全城戒严。
这些历代积攒下来的优良品质,才是大秦的根基。
大秦要的是别人的恐惧。
这些年轻人,已经逐渐沉迷于大秦的繁华,做事有些畏首畏尾,太过注重权谋。
大宛王充其量嗤笑一声,懒得搭理对方。
之前在西域用兵的大秦,真的是打仗么?
当初赵昆亲自率大军北征匈奴,差点覆灭匈奴,就连雄霸草原的大单于冒顿,都被赵昆弄死了。
但无论是科学院也好,还是大改革也罢,对始皇帝来说,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接着,大宛王便看到了一件让他一生难忘的场景。
长戈、短剑、弩弓,任何一样在西域都是千金难求。
好在赵可乐很健康,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说来也好笑,自己的儿子,不粘自己,粘爷爷奶奶。
十八公子胡亥头脑灵活,善于交际。
对他来说,如果有万一的可能,他宁愿选择做一个普通人。
包括吴广对倭国的处理办法,处处都流露出一丝阴损的味道。
当初赵昆本打算给自己儿子取个霸气点的名字,比如赵日天什么的。
从出生到现在,能吃能睡,还不闹人。
虽然他表面上没表现出什么,似乎对李信的消息,漠不关心。
他们以为,那已经是大秦军力的正常水准了。
这些数字,光是想一想,都能够让大宛王吓得不寒而栗。
还是那句话,在始皇帝眼中,大秦不稀罕别人的尊敬。
光是这些战斗中,秦国军队便杀死一百三十多万人。
现在想起来,大宛王还是忍不住汗毛炸立。
城门东方,一群漫无边际的黑加骑兵,仿佛是从漫天的晨曦之中,突然走出一般。
但凡本都国王稍稍动用一下他的狗脑子,都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
赵昆震怒出兵,也算是歪打正着。
可以说,是个非常听话的乖宝宝。
若非这次迦太基人做的事情,触犯了赵昆的逆鳞,或许赵昆会再次轻轻放下,也说不定。
再加王雅,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
还不是因为后继无人!
高处不胜寒,始皇帝在人间顶点站立太久了。
但那种浓郁的惋惜,却成了始皇帝心头的一根刺。
可赵昆觉得无所谓,他每天事情那么忙,哪有时间看孩子。
这是华夏之地自古就有的一句话。
“儿臣不是来看可乐的,是有事禀报父皇.”
尤其是对于异族。
相比于西域的其他国王,大宛王特别清楚秦人的性格。
前几日,大宛王收到了远在大秦咸阳的父王紫寡的急信。
“你说什么?”
可惜,李信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期盼。
最前面的一排骑兵,手持半丈长戈。
后来嬴政想起自己第一次喝可乐的场景,便给皇长孙取名赵可乐。
始皇帝嘟囔了一句,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赵可乐粉嫩嫩的肉脸。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
睚眦必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莫过如是。
始皇帝一脸微笑,当他怀中的赵可乐吐了一个奶泡的时候,脸上的笑意不由更浓了。
再加上始皇帝的威严,他也只能无奈屈服。
始皇帝一方面为李信的自我放弃,感到愤怒。
始皇帝皱眉;“何事?”
但始皇帝抱他,他可以睡一两个时辰,而且睡醒之后,精神很好。
别说本都国王了,即便是大宛王,在得知秦先锋军要在大宛整顿三天的消息后,也都坐立难安。
赵昆的出现,满足了他的一切期盼。
赵昆苦笑着摇了摇头,对始皇帝施了一礼。
秦人耐苦战,而且做事不浮夸,极其注重实用。
这种时候,他别说坐马车了,连骑马都不敢,深怕给秦军留下不好的印象。
虽然阵型极长,但给人的感觉却没有丝毫的混乱。
可事实证明,这就是一个绣枕头,不堪大用。
更不用说珍贵的火药武器,即便是钱都搞不到。
始皇帝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又道:“你现在是大秦的皇帝,这些事,不必说给朕听了。”
大宛王连忙打起精神,招呼手下群臣,徒步朝城外走去。
自从李信兵败项燕后,便开始自暴自弃。
因为本都王国,若二世陛下一个不爽,让西域诸国连坐,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本都王国协助迦太基人,在大秦境内掳掠科学院人才,最终在秦人的反抗下,同归于尽。
看着眼前的这支秦军,大宛王又是羡慕,又是感觉到庆幸。
羡慕的是秦军装备,庆幸的则是大宛跪的快,跪的彻底。
就在大宛王胡思乱想之际,秦军已经停留在距离城门百步之外。
一队骑兵从军阵中分离出来,驱使战马,朝这边踢踢踏踏的缓缓走了过来。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