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这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科技院先是实现了大功率发电机的小型化。
这个时候,就需要陈平这种当臣子的出来背锅了。
陈平自认为不是蠢人,可总觉得自己一直都跟不上赵昆的思路。
然后又攻克了不少技术难关。
电报的出现,完全可以对这方面做一个颠覆性的变革。
但是,当大秦真正遇到这种状况之后,陈平也不由得傻了眼。
从那以后,大秦的朝堂运行,几乎都围绕这三个部门展开。
很多人只觉得赵昆执政,思路犹如天马行空,无迹可寻。
如今的赵昆,对于这种全盘规划,完全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在此基础上,六国旧民对大秦的归属感大大提升。
可结果同样出人意料。
但只有陈平知道,改变大秦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
赵昆确实是旷世之才没错,他仿佛有一只先知之眼,能够准确的看到最适合大秦的发展方向。
在它的尸体上浴火重生的那个庞大帝国,才算得上是完全体的罗马。
科技院电报研究所,王雪和鬼谷子、姜潮等人,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台一人高的奇形盒子。
这几年,他跟在赵昆身后,一直兢兢业业。
战事一旦开启,就能够完成对罗马的包围。
国家银行、监海局以及市场监管局成立,几乎在几个最重要的地方,对朝堂机构进行了一次换血。
而且,经过前几年的发展,科学院的规模越来越庞大。
这其中牵扯到的问题,可谓千头万绪。
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等一系列措施,都没有做好的事情,被赵昆这一项简单的政策给解决了。
陈平不相信,罗马元老院会这么蠢。
一台在几百里外的咸阳宫中,另一台就是众人眼前的这台。
赵昆没登基之前,新朝臣子与赵昆的关系,类似于光着屁股打天下。
赵昆知道这个国家的潜力有多么可怕。
但身处那个位置,赵昆的一言一行,都必须谨小慎微。
就是科技院的研究员,都有上千人之多。
听到陈平的话,赵昆笑了笑,摆手道:“那就依爱卿所言!”
如果事不可为,赵昆当然也不想浪费大量的资源,去获取一块对于大秦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的飞地。
陈平十分清楚,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已经完整体现出赵昆对大秦未来五年的布局思路。
他头上戴着一个同样奇形怪状的头盔。
目前的大秦,自然没有摩尔密码,在赵昆的提示下,科技院又发明了一套密码来配合使用。
最主要的是,在西巴尔城驻军,很难自给自足。
虽然现在的科技,比不上他们脑中的那些尖端科技,地外文明,但把基础打好了,面包迟早是会有的。
说到这里,赵昆想到王离奏折之中的一条信息,笑道:“周波此人,既然被王离认可,便让其留在军中,如何封赏,全凭王离做主!”
而其中,最大的麻烦,就来自于罗马。
如今的科学院,被拆分为民科院、农科院、科技院三大部门。
“不过,如今国内隐患四伏,此时驻军西巴尔城,恐有不测”陈平沉吟道。
如今的罗马共和国,其实还算温和。
这种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的局面,大秦怎么会输?
在后面的几百年中,纵横欧洲,罕逢敌手。
直到昨天,才有了一定的成果。
但如今,赵昆的身份变了,自然需要考虑很多。
预计在五年之内,扶苏就可以初步完成对美洲的掌控。
赵昆虽有气吞天下之心,但一切的前提是,不影响国内的稳定。
赵昆不相信罗马会多线作战,或者跟大秦打消耗战。
在其他人眼中,经过之前几年的发展,大秦可以说是蒸蒸日上。
但每每都有极其完满的结果。
但陈平知道,从扶苏监国开始,赵昆便在背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面对大秦几次三番无理的借道要求,本都王国都敢怒不敢言,乖乖顺从。
他特意找西域的商人,询问了关于欧洲的信息。
这便是科技院专门研制的,用来接收有线电报的耳机。
此时,锅炉烧得通红,巨大的蒸汽发电机声响,充斥着整个房间。
如今的迦太基,不过是在负隅顽抗罢了。
在两千年后,随便一个爱好者,都可以鼓捣出一台设备来。
实际上有如今的成果,赵昆已经很满意了,所以派姜潮到这里体验。
哪怕是鬼谷子和王雪也不例外。
若罗马彻底打败迦太基,那欧洲就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形势。
即使现在的研究还很原始,但比起原来的大秦,不知先进了多少倍。
当初赵昆搞科举,陈平很不理解。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两台样机以电线连接,均由蒸汽发电机供电。
而另外一边,扶苏已经在美洲站稳脚跟。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他才会答应王离的要求。
从年初赵昆下令研究电报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个月的时间。
即便是罗马,也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前有嬴政和扶苏镇压那些旧式勋贵,后有赵昆在背后推动各项改革,在变革之初,他就将自己的坚决意志贯彻了下去。
而且,西巴尔城原来的人口,本来就少,所以靠着沿海港口,还能够生存下去。
去年国库岁入超过了五万万银元,这个消息一放出,简直普天同庆。
因此,陈平猜测,这个时候,其实赵昆也不想在西巴尔城驻军。
欧洲双雄,真不是弱鸡。
一个存在了数百年的国家,到现在都保持着强大的实力,可不完全是靠蛮力的。
“陛下,臣觉得应该依王离所言,在西巴尔城驻军!”
所以,这便是问题的关键。
眼前这个奇形盒子,主要的部件,就是发电设备,还配有一个蒸汽锅炉驱动。
可谁能够知道,这盛世景象背后掩藏的风云激荡?
三年前,如果有人跟陈平说,钱多了反而是坏事,陈平一定嗤之以鼻。
要知道,蒸汽机与电报机的发明到运用,还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情。
所以,该来的,总会来的。
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他们等得起。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