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之所以申请建报的都是注册商行,是因为这些人心里极有数。
樊哙只是将图纸拿出来,全国的勋贵豪商,就挥舞着银行汇票,把钱送过来。
国事时报若没有朝堂背书,很难如此迅速就发展起来。
你一个蕞尔小国,只能依靠大秦的市场苟活。
甚至,西域诸国之中,也有发售,只是信息相对滞后一些。
比如说,卖陶瓷马桶的巴氏,申请创立的报刊,名字简单直白,就叫《桶报》。
他们都宣称自己的报纸免费发送,不会收费。
开海已经将近四年,他早就看清了弥生王朝的嘴脸。
即使有大秦建筑集团这个庞大的政府工程商做基石,也没多少人敢涉足建筑商行。
之前国事时报的一切事宜,都是陈平处理的。
这份报纸上会刊登什么内容,猜都能猜得到。
赵昆摆了摆手,笑道:“这些商户,虽然十分精明,却也只是将报纸当做工具。朕将这般利器交给他们,他们却让神器蒙尘,难道不可笑吗?”
陈平大概扫了一眼,两种报刊是不同的种类,而且与国事时报模式完全不同。
但是,那些商户们,看重的却是报纸那庞大的影响力。
广南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区,作为主要施工方,樊哙按照赵昆的项目指导书,摒弃了以往按照方位区分南北,按照勋贵、豪商、平民划分。
毕竟稍有不慎,那可就是几百口人掉脑袋的大事儿。
看到赵昆看完报表,哂然一笑,陈平不由得好奇。
这让当初负责处理此事的陈平勃然大怒!
小小扶桑,居然敢这么不知所谓?
你不懂规矩,大秦就教教你,什么叫规矩!
也有很多地方,是在很久以后,才逐渐适应了新的规定。
商人们对叫卖这个词的理解,如今已经突破天际。
一份是《民生日报》,主要要做百姓遇到的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的报纸。
主要是,这些工厂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不错的联动体系。
但赵昆却不这么看。
赵昆笑而不语。
但是时间长了,弊端也逐渐显现。
这些商行,有一家算一家,都是通商全国乃至海外的超大商户。
千万不要以为没人买。
事实上,《民生日报》才是真正的新闻报刊,边八卦,世间百态这些东西,才是百姓们最喜欢的内容。
实际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吴广所部就已经将扶桑的海盗一网打尽了。
因此,若论报纸运营过程中的具体数据,他比赵昆都要清楚。
为了博得眼球,大家自然是怎么夸张怎么来,为了赚钱丢脸,不算丢人。
报纸的价格一提再提,但依旧入不敷出。
恐惧这种东西,是能够根植于人心深处的。
后面冒出来的那些海盗,都是吴广安排的人手。
甚至,如今大秦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装怪卖丑,博人眼球,依靠黑红来推广的商品。
这方面,商人们是丝毫没有底限的。
不是他们出产的东西质量不好,而是因为根本没人敢用。
开放办报的制约,赵昆本意是想进一步解放大秦百姓的思想。
几乎是第二天,到市场监管局申请建报的商行,就有数百家。
事实上,陈平自己也觉得,目前来说,只能如此。
但弥生三世偏不,他许诺银矿产出,都以最低价格销售大秦。
赵昆这条命令下达,同时进行的,还有工厂的迁移计划。
有这两份报纸,这件事情就不算亏。
经过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大秦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他们申请的主营内容也是五八门,最多的是跟自己经营的行业有关。
所以,赵昆将其定位为商都。
东西南北,举目四望,都无敌手。
一般被他如此对待的奏折,都会被后续关注。
工厂迁移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陆续完成。
但扶桑的海盗却从来没有消失过。
这份报刊自从创立,如今已经走过了六年的风风雨雨。
赵昆翻动着手中的报表,随后将两份报表抽出来,放在一旁。
他们这个时候入场,也只能的吃点边角料。
陈平就是再天才,恐怕也理解不了还未出现过的东西。
朝堂主管的报纸,更名为国事时报,日后便专注于刊载与国家要事有关的-信息。
只能属意下面的各级官员,在私下里取消这种限制。
很多百姓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旧有观念与新的认知之间的一种极度的割裂感。
他们是这么想的,理所当然就这么干了。
然而,百姓们认死理儿,死活不从。
但是,按照他的经验,这两份报纸的内容,根本没什么市场。
若他聪明一些,直接将扶桑的银矿送与大秦,也就算了。
对待这种国家,就需要留个由头,只要对方哪里做错了,直接把由头翻出来打一顿就可以了。
拿到报纸刊号,对他们来说,也就是给自家的货物多弄一种宣传渠道。
要搬迁,最好的处置方案,便是整体搬迁。
事实上呢?
这座巨城,不仅取消了城墙,而且首次严格按照居民区、商贸区、工业区等板块,进行规划。
他们发现,熟练的工人,以及稳定的合作渠道、供货渠道,基本上都被樊哙垄断。
城外依山傍水的几大别墅区,更是寸土寸金,卖出了天价。
以前华夏初统,为了维护朝堂统治,嬴政选择延续使用严苛刑律的做法。
所以,扶桑其实是大秦海盗的发源地。
因为当初没有统一规划,工厂想开哪儿就开哪儿。
怎么发,发什么内容,发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
每年的维护费用,也价格不菲。
以前,宣传渠道就那么一家。
国事时报是一种极其重视时效性的报纸,为了保证这种时效性,陈平特意建立了一套遍布大秦的消息传递体系。
至于《百家公报》,赵昆已经看到了一些学术期刊的影子。
贸然拆分,影响极大。
在这些海商眼里,弥生三世心里实在是太没有逼数了。
光是这部分的投入成本,就耗资巨大。
即便如此,这些后入场的人,也赚的盆钵皆满。
按理来说,建筑类商行对于之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百姓来说,是阶层跨越的千载良机。
弥生三世眼看着没办法,只能请求大秦帮助。
陈平摇了摇头,表示难以理解。
面对陈平的提问,赵昆笑而不语。
他需要这个时代按照他想要的方向发展,而发展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创造未来。
等未来真正强大的那一天,才是星辰大海。
如今只是一个开端罢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