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赵昆接着道:“所以试验田不能在咸阳周边,耕作的农户也不能用当地人。”
赵昆笑着摆了摆手,没有再说什么。
“我懂你的意思,就是想要实验田?”
有这样的范例在前,科学再强,再受陛下认同,恐怕也没有一飞冲天的道理。
陈新附和道:“若是可以付出行动,说不定能看到效果。”
始皇帝意欲推行科学,这是谁都没办法阻挡的事情。
不过,毕竟是整日与田地打交道的一群人,又怎么会是儒法那种庙堂斡旋之人的对手。
即便如此,发展科学的潜力也是极大的。
百家各派一时没反应过来,只听到大秦要开设科学,就有点坐不住了。
人就是这样,无论学问有多么高深,一旦涉及到了利益之争,什么脸面都可以不要。
赵昆认真道:“精于耕种的农户也不能用当地人,毕竟当地人圈子广,指不定哪天就说漏嘴了。”
张良和陈平没想到赵昆会来狮子楼关注科举之事,特意给赵昆汇报了今日发生的详情。
其实,说是科举取士,但他并没有打算照搬记忆中的那些做法。
所以,就要扬长避短。
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实用性上,跟科学院没有掰腕子的实力。
“这不废话吗?”
赵昆表示认可的点了点头。
陈新点头:“好像是这个道理。”
“所以实验田不能在咸阳周边。”
赵昆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这么说来,你们都看懂了?”
随着两位老者入座。
赵昆听后,不由笑了起来。
“老朽见过太子殿下。”
若是能走向工业发展那条路,哪里还有什么百家学说的事情。
“算是科学的一个前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你若感兴趣,可以在报纸上登一则消息,寻找这方面的人才,主要就是对奇淫巧计感兴趣之人。”
让一个儒家士子去掌管刑名,让一个法家士子去治理水务,让农家弟子开堂讲学.
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陈新眨了眨眼:“那这个开荒和调动农户所需的钱财?”
“嗯,确实不难。”
赵昆想了想,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道:“我在古籍上看到一种小鱼,刚打捞起来的时候,活蹦乱跳,可带到岸边,就会死很多。”
这样做,能够事半功倍,提高整个朝堂的运转效率。
“你们先看看这个,看完了我们再讨论。”
“不错。”
赵昆懵逼,下意识看向王雪。
眼见两位老头自信满满,赵昆还是有些麻不准,又问:“那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赵昆说着,从怀中拿出有关杂交水稻的笔记,交给两位老者。
“呵呵。”
听到这话,赵昆会心一笑。
陈平接着道:“那公子对科举之事,还有什么交代吗?”
“虽然大秦的耕战制度,很适合农家的发展,但我农家子弟没有功爵,无法获得土地研究农事,只能漂泊在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会做文章,熟读经典,就能够胜任官职?
这简直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一旁的陈新又补充道:“虽然理论如此,但还需要实践。”
比如那些精美的玻璃制品,洗漱用的肥皂,甚至纺织机,还有灌溉用的水车,农具之类的,看似平常,但仔细研究起来,里面的学问绝对很深。
“杂交品种出世,大秦的农业会达到巅峰,你农家的地位,又怎会低于其他家。”
两位老者面带疑惑的接过赵昆笔记,互相查看。
“可现在马上就要秋收了,难道要毁了那些农田?”
不过,这次科举,科学院必然是赶不上了。
“我们研究了农作物一辈子,尽管不比太子殿下大才,但也能触类旁通。”
这不就是妥妥的鲶鱼效应吗?
“以小物而证大道,太子殿下大才也!”陈象也目光灼灼的看向赵昆。
“这就是比喻。”
赵昆最中意的,其实还是通过这个制度变革,推进大秦的官制改革。
至少,起码要业务对口。
“如果是奇淫巧计,那墨家,公输家有很多这样的人才啊!”张良疑惑道。
但无论怎么说,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不得不慎重。
赵昆无奈道:“而且杂交这种事,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弄出来的,搞不好几年没有收成,这样的挫折,不能让国都的百姓丧失信心!”
但是让科学院的那帮技术宅去治国。
两名胡须白的老者朝自己行礼,赵昆还有点不适应,但这是礼数,他也只能受了礼,再还礼:“两位大家不用客气,请坐。”
赵昆点头道:“不过为了保密起见,主持大局的人,还得由你们两个担当。”
“因为如果你们不做,这天下间就没人可以做。”
“这个倒是。”陈象附和。
“至于杂交之事,理解起来倒也不难。”
半响之后,陈新惊疑不定的感慨出声:“想不到我等研究农作物一辈子,还不如太子殿下这几张薄纸的学问高深,这可真是无价之宝啊!”
“敢问公子,何为鲶鱼效应?”陈平好奇的问道。
“后来一位聪明的渔夫想了个办法,放了一条名为鲶鱼的大鱼在小鱼游荡的池子里,小鱼惧怕鲶鱼,拼命的游动,到了岸边,依旧活蹦乱跳!”
两位老者对视一眼,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赵昆。
赵昆皱眉:“我们这是在做实验,做实验就有可能失败,要是得到了咸阳的关注,最后我们没有成功,那岂不是丢大脸?”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任何学派都无法比拟的。
陈象点头:“那科举之事?”
王雪抿嘴一笑,不言不语。
儒家被蒙毅明确表示不能占主导,其余各派的心思立刻活络了,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到急眼的时候,拍桌子骂娘也是常事。
“科举为的是国家吏治,农业为的是国家兴衰,今日让伱们来,其实是我有求于你们。”赵昆笑着说道。
“不仅要实验田,还得要精通耕种得农户配合我们。”陈象道。
却听王雪介绍道:“公子,这两位便是农家代表,陈象,陈新兄弟。”
恐怕没几天就会天下大乱。
赵昆满脸自豪:“这杂交品种的技术,只要在大秦推广开来,全天下的粮食增产五成,大秦富裕了,你们也功成名就了。”
“这可真是双赢的局面。”陈新捋着胡须笑道。
“那是。”
赵昆扬起下巴,意味深长的道:“其实我都是为你们好。”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