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454章 扶苏:昆弟你怎么还不回来啊
天刚蒙蒙亮。
一道光线映射进云中城中。
只见整齐的秦军,排好队站在城外,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前方的马车上。
嬴政和赵昆站在马车上,看着城外欢送的百姓,以及边疆的将领,笑着颔首。
“陛下,太子,一路保重。”
韩信作为接替李信的九原将军,第一个策马上前,朝嬴政和赵昆,拱手行礼。
嬴政笑着道:“韩信,朕给你五年时间,务必将匈奴疆域,纳入我大秦版图!”
“陛下放心,韩信定不负您所望!”韩信郑重答道。
嬴政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望向王离:“王离,陇西和羌族那边,交给你爹去处理,你就安心的待在韩信身边,多学学,多看看。”
赵昆创造的新名词,成了这个新大秦帝国最特色祝福,嬴政很受用,百姓们朗朗上口。
其余众将,也露出心满意足的微笑。
哪怕这个人再有才。
刚一进去,就听车外传来:“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平见扶苏优柔寡断,暗暗叹了口气,点头道:“那臣就先告退了。”
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试点,经济改革,农业推广等政策,相继铺开。
“对对对,还有我们!”
“有了粉丝基础,黑的都能洗成白的。”
“嗯,是该收拾收拾了!”
“喏。”
“让他进来吧!”
一切都在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当初商君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就是因为阶层的固化,让利益成了他们杀人的刀。
有明智者揣摩当下颁布的政策,心中想到了许多。
如果情况不对,还得等赵昆回来处理。
“真的?!”
赵昆解释道;“一道我们的导向正确,会吸引一大波粉丝的!”
这期报纸公布的内容,只是大概简略的说了一番科举制的作用。
韩信的话音刚落,葛婴,彭越等人也跟着附和。
“五年轮转,倒是合情合理,这应该是昆弟提出的”扶苏沉吟道。
一个个这么着急?
就在赵昆暗暗腹诽的时候,嬴政笑呵呵的道:“赵昆大婚的时候,朕会大赦天下,到时候,会通知你们回来的!”
扶苏最近很忙。
“呵。”
此时此刻,他才明白嬴政的难处。
后边的一些细节,还得要撰写出来,看看国内的反响。
“父皇当然不在乎他们想什么,但舆论在乎啊,我们要引导舆论,就是要让大家按照我们的思路去想,去发声!”
扶苏笑着摆了摆手,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多谈,又追问陈平:“左丞相来找我,应该还有别的事吧!”
“昆弟还是那么有才,吾不如也。”
一旦他确定萧何别有用心,他会毫不犹豫杀掉萧何与刘邦旧臣。
“说的倒是有理,那就一起去吧!”
几项政策颁布之后,朝中自然升起了一些议论。
陈平摇头道:“他不敢跟太子做对,想来应该是别的事。”
扶苏自然也不想看到。
“陛下——!”
那么此举一定会影响到某些权贵阶层。
他现在真佩服自己父皇,每天批阅数百斤奏折,还能坚持几十年。
听到这话,嬴政恍然明白了赵昆的思路,于是又道:“这么说来,确实需要洗一洗。”
嬴政点头,表示认可。
听到这话,赵昆猛地抬头,恶狠狠的盯着王离,心说伱小子哪壶不开提哪壶?
然而,还没等他开口,一旁的韩信又补刀:“陛下,公子大婚,末将也想回来观礼。”
“诺。”
“来人,唤萧何来。”
抬眼看去,却见扶苏正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不由大感疑惑,小心询问:“秦王,不知唤臣前来何事?”
“谢秦王。”
扶苏面无表情的抬手示意。
如今的大秦帝国,跟当初统一六国时,情况差不多,甚至有的地方,比那时候还差。
“父皇不能有黑历史。”
“没有,情况不是很好。”嬴政摇头。
“嗯”
赵昆说着,又拿起茶水嘬了一口,继续道:“你拒绝了我的好意,大家不会觉得有什么,你一口就答应了我,大家会想,这怕是假的始皇帝吧!”
“秦王,臣刚刚得到消息,陛下和太子已经班师回朝了!”
陈平笑着回了一句,然后找了个位置,堪堪坐下。
虽说现在有始皇帝坐镇,没人敢放肆。
嬴政呵了一声,笑道:“父皇会在乎他们想什么吗?”
扶苏笑着摆手:“左丞相不用多礼,坐吧。”
但为了以后的长治久安,必须要走一条新的道路。
隔了片刻,他拿起报纸看了看,发现已经看完了,又翻开一本本奏折。
“哎呀,这不是为了剧情需要吗?”
历史上篡权夺位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权贵一旦得势,就会想要造反,篡夺皇位。
赵昆又继续道;“科举制度一出来,相信他们就要慌了,咱们先按兵不动,等他们跳出来!”
“父皇看得明白,却没有办法遏制,所以才让诸子百家猖狂,这次回咸阳,得好好收拾他们!”
嬴政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小子编故事的能力可以啊,朕什么时候拒绝你开放藏书了?”
虽说这种变化也可能造成一些动乱,但这种变化的时间,需要数十年才行。
与此同时,另一边,咸阳皇宫,某座偏殿书房。
扶苏虽然仁德,但也不是没有杀心。
自从报纸发行,他就养成了读报纸的习惯。
全国各处都报来了消息,大部分是坏消息。
“反心倒不至于。”
“嗯?”
听到提醒,嬴政回了一句,然后再次抬手望向前方的百姓,大喊道;“云中的百姓们,朕回咸阳了,下次再来看你们,再会!”
“好。”
陈平笑着拱了拱手,又肃然道:“据罗网的人禀报,萧何接连去了几处别院,都是刘邦以前的旧臣,那些旧臣,目前还没真心归附我秦国。’
就在扶苏陷入沉思之际,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以及一道通禀报声:“启禀秦王,萧何萧廷尉带到!”
而这也正是赵昆想要见到的效果。
“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