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413章 张良啊,朕等的就是你
听到赵昆的提议之后,扶苏和嬴政惊奇之余,同时思考起了另一个问题。
这个时代的书籍都是被世家收藏的。
就算经历了战乱清洗,也只是那些六国余孽被清洗了,对于依附六国的世家,影响不是很大。
所以开博士宫可行,但让那些人拿书出来,却是很难。
而且著书立说不是一般人可以的,儒家得大儒,法家也得韩非子那样的名家才行。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说一个惠施的人,学问广博,做的文章有五车之多。
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都是写在竹简上的。
五车装的文章,顶天了也就三四十万字。
这便已经是博学之人,能够开宗立派的人物。
惠施就是名家思想的开创者。
嬴政又招来了陈平、张良、蒙氏兄弟四人。
“好了昆弟!”
“还有第二点就是,清剿各地匪患,让那些心存侥幸之人,彻底破灭。
“科举为国考,同样每年举行一次。”
嬴政和扶苏心中同时咆哮。
赵昆扬了扬头,随手拿起一杯茶水,咕噜噜灌下,然后歪头道:“有问题吗?”
“而科举考核的内容包括刑律、国政、算学、地理、秦语、武艺、格物、药学、兵法这九科。”
嬴政和扶苏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嬴政皱眉:“如此良策,怎能荒废?”
“呼”
“九年?”
世家不光是那些大大杀杀的家族,还有那些为了维护自己利益,敝帚自珍,将书籍当作传家之宝,从不示人的家族。
什么?!
赵昆眼睛大亮;““真的吗?那太好了!我今天回去就给你写个大概内容!”
四人互相看了看,彼此交流了一下眼神,最终还是由陈平先开口道:“回陛下,臣以为,当下有三件事,必须尽快敲定!”
谁让赵昆这小子智多近乎于妖。
而嬴政却没有继续逗弄张良的意思,只是诚恳的道:“当初覆灭韩国,朕也是从大局考虑的,并没有针对任何人,任何家族,对你们张家的不幸,朕深感歉意,还望你能体谅!”
不过,当时在雍城祖庙的时候,嬴政就已经原谅了他,为何现在又提起?
难不成反悔了?
缓了缓情绪,嬴政神色复杂的看着赵昆:“所以这些,你早就想好了?”
“你们除了说圣明,就不能说点别的吗?”
虽然大多数名词他都听不懂,但一听就觉得好厉害。
“这”
而且大部分不适用于教学。
补充个鬼啊!
你都说得这么离谱了,还让我们怎么说?
自取其辱吗?!
“呼”
嬴政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扶苏:“扶苏,明日大朝会,父皇会封你为秦王,科举之事,就由你负责,最好找几个人商议,呈个折子上来,我们再敲定如何推行!”
“臣张良犯错在先,还望陛下恕罪!”
然而,无可奈何。
张良喜极而泣,感动得无以复加。
“昆弟还小,正是贪玩的时候,父皇别怪他!”扶苏笑着宽慰嬴政。
赵昆有些无奈的道:“父皇,大哥,教育是从长远考虑的,哪能一蹴而就,这方案虽然不错,但还不能大面积推广!”
嬴政深吸了一口气,旋即露出严肃的表情,看着赵昆:“你说的对,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但广开民智的后果,你可考虑了?”
“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将此事做好。”
嬴政微笑着说道。
“陛下圣明!”
然而,嬴政却不会放过他:“你刚才说的科学院,军事学院,医学院,我们都不懂,还有教材的编纂,也只有你最清楚,身为我大秦的太子,难道不该以身作则?”
“头名为状元,次名为探、三名为榜眼,可担任县级地方官吏,以及京都各衙门空缺官吏。”
说到这,又补充道:“臣出身良民之家,也曾感受过生活不易,特别是最近接到的相关诉状,更是触目惊心。”
扶苏打了个包票,又试探着问:“学生的话,需要通知那些世家子弟来学习吗?”
嬴政和扶苏齐齐一愣,似乎没明白赵昆的意思。
“那教材的内容除了各家代表之作,还有什么?”嬴政迟疑的问道。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觉得无话可说。
嬴政不耐烦的摆手道:“朕病了,不想看到你们,看到你们就来气!”
“我儿能明悟这个道理,那父皇相信你。”
唰——
“陛下圣明!”
嬴政恨铁不成钢的瞪了扶苏一眼:“你就惯着他吧~!”
始皇帝竟然亲自向自己道歉?!
张良猛地抬起头,直视着嬴政,却见嬴政目光灼灼,没有丝毫回避,显然是真诚满满。
是夜!
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知识垄断。
“什么!?”
嬴政瞪眼:“不!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大秦的太子了!”
扶苏干劲十足的拱手道。
“呵呵。”
问题大了去了!
嬴政点头道:“至于具体安排,等明日封赏官吏之后,再落实到个人,绝不能浮于表面。”
赵昆:“.”
皇宫中虽然有很多藏书,但要逐一筛选,也很艰难。
难怪赵昆要在扫清内忧之后推行新法,这要是换作以前,不知阻力有多大。
说到这里,赵昆已经口感舌燥,抬头看了看嬴政和扶苏,只见两人目瞪口呆,就像看怪物一样看着自己。
“陛下——!”
“老师的问题,我来解决!”
四人再次拱手。
“朕明天就你为太子!”
他知道嬴政说的是博浪沙刺杀一事。
扶苏也苦着脸道:“这么说的话,科举考试无法短时间实施了?”
“县考之前是启蒙教育,也就是小学阶段。私塾,以及官办小学,都可以报名县考。”
嬴政想想也是,然后又提出新的问题:“科举内容涵盖如此多学科,短时间怎么能学完?”
虽然他不会处死赵昆,但新法的推行,绝对难如登天。
就在四人各怀心思的时候,嬴政扫了眼他们,认真道:“现在说说正事吧,今夜召你们来,主要还是治理国家的问题,你们有什么意见,尽管畅所欲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