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399章 父皇,你清高,你了不起!
父子俩的交谈还在继续,此时帐外已经下起了小雨。
气温陡降,赵昆命人送上了小火锅,一边给嬴政烫羊肉,一边陪嬴政说话。
“义父,您不是不赞成分封吗?怎么想着封王了?”
赵昆夹了一片羊肉放进嬴政晚里,好奇的问道。
嬴政有些好笑的看了他一眼:“你小子不是跟义父说,时代变了吗?义父也要顺应时代嘛!”
“啊?”
赵昆懵了一下,挠头道:“义父还真是与时俱进啊!”
“前面的路走得不顺,如果只是一段时间,那或许不是义父的问题,可走着走着,路没了,还坍了,那肯定是义父的问题”
嬴政说着,夹起羊肉,一边嚼一边道:“既然是义父的问题,那义父改了就是!”
闻言,赵昆笑了笑,不由感慨道:“这句话能从堂堂始皇帝口中说出来,还真不容易啊!”
“你个臭小子,说的什么话,难不成在你心中,义父就是那种固执己见的皇帝?”
“蒙氏兄弟的特质,都不适合担当大任!”
心中叹了口气,扶苏开始后悔了。
“该死!我怎么能说那么混账的话,什么叫我没你这样的弟弟!”
嬴政眯眼:“你又要说什么大逆不道之言?”
即使他知道扶苏这一回去,或许是万劫不复。
然而,他却不知道,在他百年之后,有个跟他齐名的皇帝,一封轮台罪己诏,收拢了天下黎民的心。
只听他若有所思的道:“蒙恬的才能不用说,但给人的感觉像是个文士,从来没固执地坚持一件事,就比如扶苏之事,明明极不赞成扶苏的愚蠢行为,却最终让扶苏走上了不归路!”
“这……”
“那倒不是,义父若固执己见,李斯如何能脱颖而出?”
嬴政没有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却也给出了答案。
想到赵昆,扶苏嘴角不由露出一抹笑意,忽然又有些自责:“我刚刚的话是不是太重了?会不会吓到昆弟?”
“真的?”
赵昆听到嬴政的话,面露迟疑,若有所悟的追问:“义父是说,让我提拔一批浊官在朝堂?”
“啊?这”
嬴政见赵昆要走,当即喝问。
“啊?他不是刺杀过义”
“大哥!!!”
毕竟他乃堂堂始皇帝,横扫六国,开创古今第一帝国的秦始皇。
“嗯?”
听到这话,蒙恬无言以对,无可奈何,最终只好放他回去。
他的父皇很伟大,伟大得让所有人都只能仰视,包括他这个儿子。
“别跟朕嬉皮笑脸的,说说正事!”
作为姨娘留在这世上唯一的希望,他必须要好好守护。
“有能力的浊官,即使以前犯过错误,也不是不可以重用!”
说到这里,赵昆眼珠子一转,朝嬴政赔笑道:“更何况,义父适才不是说了吗?这清官和浊官要一起用!”
“为君之道.”
就如此,争吵越来越多,他十分不理解,以前就算自己有不同的意见,父皇也从未苛责,怎么突然变得这么独断专行?
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
听到赵昆提起李斯,嬴政不由微微一愣,旋即陷入沉思,半响,才摇头道:“李斯能脱颖而出,并非义父的原因,全靠他自己!”
嘭——
“唔没有!”
“是是是,您清高,您了不起,您说我是善变小人,我不反对,谁叫我是你儿子呢……反正我的建议撩这了,你爱听不听!”
“关中是什么地方,那是我老秦人的根基,连老秦人都背叛了秦国,父皇难道还不明白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斯.”
赵昆头也不回的道:“去找大哥!”
在九原的那些时光,蒙恬开解了他很多次,他也劝自己重新振作起来,但嬴政却从未有召他回咸阳的意思。
毕竟老子英雄,儿好汉。
赵昆想了想,试探着回答:“平衡术?”
那时的扶苏,也紧跟父皇的脚步,从尊崇法家学说,开始研究儒家学说,并拜当时的儒家学者淳于越为师。
“从大秦的失败中,义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人看起来为国为民,实则蝇营狗苟,浊官或许可恨,但浊官会办事,清官或许可敬,但清官易误事。”
这让扶苏如遭雷击,并极力劝阻嬴政。
说到这里,嬴政忽又想起什么似的,反问赵昆:“你知道什么是为君之道吗?”
“好吧,我说了啊,这第二条跟第一条同时昭告天下,那就是……始皇罪己,以赎天下!”
赵昆吓得一哆嗦,急忙也站了起来,警惕的看着嬴政,大有势头不对,拔腿就跑的架势。
他走的前夜,蒙恬极力阻止,他却只回了蒙恬一句话:“我做不了好儿子,我想做一个好大哥。”
“张良!”
“哼!”
“哦哦哦,是是是,义父不说,我还差点忘了,这第二条嘛……”
“义父,您的回归,是压垮六国复辟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濒临绝望的秦国,看到的一丝曙光……”赵昆苦着脸道:“可对黎民百姓来说,你依旧是那个人人畏惧的暴君!”
扶苏一惊,禁不住猛地回头,当他看到赵昆的刹那,顿时吓了一跳,以至于脚下突然一滑……
听到这话,嬴政眉头一皱:“什么屁话,为君者,岂能做那善变小人?”
“知道一点点”
“嗯。”
“那蒙毅呢?”
赵昆一懵,似乎没反应过来。
嬴政听到赵昆的话,猛地站了起来,以至于身后的板凳,直接倒在了地上。
“呵,呵呵呵误会,都是误会!”
赵昆诧异:“这是为何?”
”怎么,听你的意思,你想启用他们?“嬴政有些好笑的反问。
“好吧!我确实知道他刺杀过义父,但有错就改,善莫大焉……”
“嗯?”
“谈不上大逆不道……但大胆肯定是有点……”
直到儒案爆发,他终于下定了决心,于公于私,他都得回咸阳一趟,即使未得到皇帝的召唤,也必须回去。
从那以后,扶苏感觉所有的事都变了。
“如果论治国,李斯确实个不错的臣子,可这样的臣子,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定国安邦,用不好,国破家亡。”
“他或许会坚持,或许会抗命,但绝不会违背国家法理,所以临危之时,不能重托!”
嬴政冷哼一声,沉沉的道:“那张良已经跟朕坦白了!”
嬴政见他这副样子,又好气又好笑,于是无奈的摆手道:“说吧,义父保证不发火!”
“蒙毅倒是比蒙恬坚韧刚强,义父以前重用他,是因为他始终保持这一种品行,可赵高的事让义父明白,一种品行很容易被人针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