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这这胖子居然会游泳!?”
只听哗啦啦的水声,在河边时响时歇,一笼笼竹网被提起来,又放下去。
自从年前始皇帝颁布法令,凡是参与河道清淤工作的百姓,都可在限定时间内捕渔打捞。
啊?
妇人吓了一跳,差点将手中的火把扔掉。
“曹家那庄子难得杀一回猪,孩儿帮闲半天,便讨了些猪内脏,所以嘛,就多置办了两个竹笼。”
“魁魁儿,那是人么.”
这不,眼看着限定时间快过,家家户户都连夜打着火把收鱼下网。
“都置办,都置办!”
“怎么回事?”
“魁哥,我怕~呜呜呜~”
此时,周魁穿着单薄的麻衣,顶着寒风凛冽,在河里摸索早晨下的提笼。
其实那两笼下水的位置有点深,他是怕妇人看见,会担惊受怕,所以才支开妇人和妹妹。
“娘,您就放心吧,这虾再威风,也不是您儿子的对手,今晚咱们就拿它下锅!”
真的有人?
说到这里,周魁叹了口气,朝妇人道:“父亲走的早,家里全靠大哥担着,如今大哥服徭役,孩儿必须得撑起这个家,母亲别急,等孩儿再提两笼,说不定又得二三十斤鱼虾.”
“原来如此。”
“魁哥多抓点!”
“魁儿,在你左边,你快看看,那是不是个人?”
郑国也随声附和:“老夫也这样觉得,别人不熟悉陛下的起居行事。”
李斯皱了皱眉,点头道:“也好。”
赵高看了冯去疾一眼,小心翼翼推脱道:“在下只是小小中车府令,听听诸位大臣的意见即可,不敢妄言,还当两位丞相定夺!”
本来周魁只是试探着询问,没想到真的还有一人。
可怜的周魁只是个普通的村汉,就算有点见识,那也只是略懂而已,万分焦灼之下,他忽然想起了大哥临行前的嘱咐:魁弟,遇事不要慌,先冷静片刻。
“好,事已敲定,各位自行备置,但有要事,商议决定。”
“无异议!”
可这河水着实有些冰凉.
刚游到半途,他就连打了几个哆嗦,但救人心切,他也顾不了那么多,只能咬牙坚持,朝竹笼方向靠近。
“啊?”
“嗯?”
周魁眉头一皱,旋即回头望去,果然发现自家的提笼歪了。
说着,又调笑道:“这些虾个头都很大,看起来张牙舞爪,很是了得啊!”
周魁一边说,一边将竹笼放在岸边,朝妇人和两个妹妹道:“河边风大,你们找个位置避避风,等我再提两个竹笼,咱们就回去做饭!”
周魁头也没回的应了一句:“抓到了,有不少呢!”
是个穿黑袍的人。
从赵高来府邸找他,他心底深处一直在纠结一个最大的疑问:为什么始皇帝写诏书之前不与臣工商量?是不想商量,还是有别的原因?
若自己和冯去疾因为渡河口一事遭始皇帝怀疑,那郑国可没什么问题,为什么连郑国都不知道这件事?
莫非始皇帝早就怀疑赵高有问题?
周魁一家四口,除了服徭役的大哥,家里就只剩下母亲和两个妹妹。
“赵高!咱们明人不说暗话!”
就在这时,岸边的妇人忽然惊叫道;“魁儿,有人,河里有人,你快看啊”
应该是那人的衣袍挂住了竹笼,所以才使得竹笼东倒西歪,可即使如此,竹笼还是没挡住那人,只能随波逐流。
————
仅仅片刻,他就明白了竹笼歪倒的缘由。
“赵高思量,证实陛下失踪不难,只需让众臣知道陛下在马车,真正的难点有三条,其一,沿途郡守觐见陛下,必须要两位丞相纠缠,能不见则不见;
周魁叹息着摇头道:“娘,秦律早有规定,见死不救者,当刑律法办,咱们不能不管。”
不去救,那河中之人怕是活不了多久。
周魁举起手中的火把,朝那身影照去,不由心中一惊。
大哥走后,家里的重担都放在他身上,别人收鱼下网都有帮衬,他只能靠自己。
早晨放竹笼的位置,周魁都记得清清楚楚,可是到晚上摸索时,却接连出现偏移,他将其理解为河水冲刷的缘故。
眼见母亲带着妹妹避风去了,周魁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摸索竹笼,只听水声哗啦啦作响,河风呼呼乱挂。
“.”
漳曹村位于漳河下游东段。
听到妹妹的哭声,周魁顿时回过神来,转头望去,目光随之一凝,只见昏暗的河水中,浪滚滚流动,一个似人的身影上下起伏,随波逐流。
母亲和妹妹打着火把,站在河岸边,垫着脚张望,声音里明显透着紧张。
顿弱恍然。
李斯当机立断道:“海鲜鲍鱼之事,交由顿弱上卿办理,皇帝车驾诸事,则由赵高负责,至于沿途郡守觐见,本相与冯丞相共同处置。”
“说!”
岸边的妇人听到儿子大吼,连忙举起火把张望,只见黑袍身影附近,还有一个身影。
“对!当务之急,是搜寻陛下,搜寻黎安君!”顿弱随声附和。
若去救,自己不幸遇难,母亲和妹妹该如何生活。
郑国低声解释:“海鲜鲍鱼腥臭,常人闻之不适,便不会轻易靠近!”
作者全靠订阅过活的!你们不订阅,作者就没钱,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作者还是个人啊!呜呜呜~~~
订阅砸过来吧!!
诸位读者老爷,小姐姐们,有全订能力的全订,想养的开个自动订阅,跪谢大家!
求月票,求订阅,求全订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