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既然我儿有信心,那义父就放心了。”
“既然通武侯愿意帮忙,那我就说说具体计划吧!”
王贲眼睛微眯,盯着地图看了片刻,发现赵昆所指的位置,北面有石川湖作为天然屏障,东西有渭河水系阻挡咸阳与邻郡,南面有老城作为前沿,确实易守难攻。
之前辽东发生灾情,赵昆就让王贲献了“以工带赈”的办法给始皇帝。
“义父别急,我还有第二个问题,想问通武侯。”
“第二期,则是吸引更多的商家来建店铺。”
嬴政:“.”
就在二人面露疑惑的时候,赵昆又扫了他们一眼,继续道:“那么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这些役夫,始皇帝有想过怎么安置他们吗?”
“因为灾情导致粮食短缺。”
不过,在好奇心驱使下,他还是决定不耻下问:“我儿此话何意?”
可持续性……这又是什么东西?
虽然嬴政和王贲一脸懵逼,但事到如今,他们也听出来了,赵昆的所有计划,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此话一出,嬴政眼皮狂跳,不由望向王贲,王贲嘴角一抽,旋即朝赵昆问:“公子有什么计划,不妨都说出来,若用得着老夫的,尽管说。”
虽然赵昆上辈子也对房地产爱恨交加,但房产升值所带来的财富自由,着实让他羡慕不已。
“他是千古一帝不假,但千古一帝也不是什么都知道。”
嬴政试探着答道。
“如果我猜得不错,其他地区应该有役夫闹事了。”
又是听都没听过的东西。
“啊?”
是不是很诧异,是不是很熟悉,这其实便是房地产经济的雏形。
想到这里,嬴政暗叹了口气,随即抬头望向赵昆:“我儿的意思是,这些役夫不能放?”
对此,赵昆只能无奈叹息,接着解释道:“百姓是我们的根基,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从百姓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赵昆点了点头,沉吟道:“根据我的调查,频阳最近涌入了将近两万名役夫,而这些役夫,大部分都是咸阳周边的工程遣散出来的频阳百姓。
“不!”
这话什么意思?莫非自己暴露了?
不可能啊!
“义父倒是看得很透彻!”
这小子跟那仙人师傅学了不少东西啊!
赵昆抬手一指地图,沉沉的道:“我要将频阳建造成易守难攻的县城!”
虽然明知道赵昆有所隐瞒,但面对五千万利润的诱惑,嬴政还是忍不住问道:“照我儿的意思,这个新城建造,其实不用大秦朝廷出钱出力?”
比如买房这件事,其实早在周朝,都有买房的先例了。
王贲:“那陛下准备何时与公子相认?”
却听赵昆继续说道:“始皇帝缺粮,自然也会缺钱,那么作为始皇帝名义上的儿子,自然要替父皇分忧!”
“只要有朕在,他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那……”
半响,王贲才试探着问道:“陛下真要同意公子的计划?”
“那那他不知道?”
赵昆朝嬴政露出一个赞赏的笑容,然后转头望向王贲;“本来家里只有老弱妇孺,役夫回来后,又多了消耗粮食的人,这样日子便会过得更加艰难,等实在过不下去了,只能闹事。”
“需要房屋的人自然会去买!”
但赵昆却摇头否认:“辽东的办法只是赈灾,而我的办法不光赈灾,还能赚钱。”
“出钱是不用出,但出力还是要出的。”
顿时,他们觉得赵昆有点飘了,太自以为是了。
赵昆早就猜到会有此一问,所以显得极为淡定的道:“义父有所不知,大秦建筑集团所采用的建筑材料,是我新研制的产品,这种产品不仅易成型,而且坚固耐用。”
嬴政“呵”一声,心说要不是朕知道你是个反贼,差点就信了你的话。
“始皇帝做事,从来都只顾向前,不知后退,虽然他能看到大秦的很多问题,但并不想把精力都放在解决问题上。
王贲:“公子有何办法,可说来听听。”
“啊什么啊!你若不说出个理由来!朕绝不饶你!”
想到这,嬴政很快回过神来,然后含糊的答道:“应该知晓吧,你不是说他是千古一帝吗?”
王贲一愣,旋即有些苦笑不得的道:“就算建陶坊,也用不到两万人啊!”
赵昆笑了笑,道:“有什么不合适的?始皇帝可是坐拥天下的雄主,他占大头,理所应当!”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有点得不偿失。
他不认为有人能轻易攻破新城。
虽然他们不知道赵昆如何将房子卖出去,但前两期并没什么问题。既解决了役夫闹事的危机,又能从中获利。
也有人说在古代运行房地产经济不现实,这其实是误解,因为房地产经济自古都有,只是不成系统罢了。
王贲兴奋追问。
嬴政瞪了他一眼,板着脸道:“虽然养猪有益处,但堂堂通武侯养猪,总有些不妥。”
赵昆:“办法肯定是有的,不过,你得明白他们为何活不下去。”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每计划一步,都与下一步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但随着钱粮到位,一些暴乱很快得以平息。
不过,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这样想着,嬴政脑中忽然有个大胆的主意,那就是等赵昆建好新城,再一锅端,从而打消他的造反计划。
第三期建造商品房,售卖商品房。
“这……”
嬴政想了想,道:“那小子笃定朕会在今年六七月份死,朕就过了那段时间,跟他袒露实情。”
王贲皱眉:“那如何让他们维持生活?”
这一刻的嬴政无比自信,因此也没再多问,站起身来,扫了王贲一眼,然后朝赵昆道:“新城的事,不必着急,训练的事,你要抓紧了!
听到这话,嬴政和王贲同时一脸问号。
“答案是没有!”
“陛下英明!”
“光建陶坊肯定是用不到两万人的,但若新建频阳,恐怕两万人不止吧!”
嬴政:“.”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役夫,能够维持生活。”
王贲拱了拱手,然后点头道:“公子的计划,都是建立在陛下身体有恙的基础上的,他不知道陛下现在已经慢慢恢复了。”
而且,就算大秦朝廷不干涉集团的建造,出了事照样得依法处理。”
于是只能将赵昆的说词讲了一遍。
其实最早的房地产是从上海开始的,当时清政府签订中英条约,形成租界这一历史丑态。
王贲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嬴政挥袖打断:“那小子计划那么多,但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朕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这是考古界发现的最早一宗不动产交易。
嬴政和王贲同时一惊,几个月建造一座新城,这简直是在开玩笑。
嬴政听到这话,瞥了王贲一眼,淡淡的说道:“朕此行的目的,本就是为了钱粮而来,为何不同意?”
始皇帝一生致力于自己的功业,如今突然遣散役夫,说明他已经意识到民力消耗的问题了。
“不过。”说到这里,话锋一转,接着道:“我建议你分成方面再让一让。”
这样就形成了最原始的租房经济。
赵昆瘪了瘪嘴,站在门口目送嬴政和王贲离开。
嬴政甚至觉得,自己在儿子面前,就像白痴一样,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问儿子。
“不用,人多眼杂的,让通武侯送我就好了。”
“可什么人会去买呢?”
嬴政摇了摇头,然后安慰道:“你也不必太担心,这些人多半是冲着使团来的。”
特别是秦朝现在的状况,城镇居民大部分是贵族,他们的房产,都是祖传父,父传子的模式,想让他们舍弃原来的房产很难。
“混凝土。”
王贲讪笑着说道。
“那第三期呢?”
“这……”
虽然他对这个新名词还有很多不解,但有个关键因素,那就是独立性。
嬴政腹诽,嘴上却好奇的问道:“你准备怎么做?”
赵昆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指着地图缓缓说道:“新城的建造分为三期,第一期主要是建造王家的产业,比如狮子楼,陶坊等,其次是建造春眠楼,长乐坊。”
“房屋产权买卖契约?”
所以,赵昆才将新城分为三期建造,第一期建造自家产业,吸引眼球。
“这不就跟辽东一样吗?”
嬴政皱眉:“这种产品名为何物?”
嬴政:“如何动起来?”
因为赵昆的猜测是事实,自从冯去疾建议停工还民后,大秦各地均有暴乱。
再加上通武侯说的灾情问题,很容易判断始皇帝此举的深层意义,那就是大秦没钱没粮了。”
“哎!”
“五千万钱只是保守估计,或许会更多,毕竟新城只由大秦建筑集团建造。”
王贲愣了一下,恍然似的道:“你准备建造房屋出售?”
沉思良久,王贲又皱眉问道:“你准备将新城建在哪?”
“嗯?”
赵昆:“役夫之所以闹事,完全是因为活不下去罢了。”
由此可见,古人不仅早有房地产买卖意识,还有分期付款,时尚潮流意识。
“劳动保障?”
不过任你计谋百出,朕就不信你能在朕眼皮子底下夺走频阳。
没过多久,嬴政和王贲便上了进城的马车。
这要不是前面赵昆讲了那么多新奇思路,嬴政这会儿都想呵斥赵昆在瞎胡闹!
王贲笑着拱手。
就比如利用名声,消弱频阳各大家族的粮食储备,必然会牵扯到金钱的利益。
赵昆:“第三期是建造城镇居民住房、以及生活配套设施;
这需要通武侯向始皇帝上奏,明确房屋产权买卖契约,让房屋售卖能够商品化。”
赵昆朝嬴政拱手一礼,嬴政摆了摆手,道:“好了,天色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哈哈!
嬴政一愣。
话到这里,顿了顿,然后抬头望向嬴政和王贲,笑道:“如此一来,咱们就有了可乘之机!”
王贲欲言又止,嬴政有些好笑的摆了摆手:“不养猪也可以做别的,明日朕就下旨,恢复你太尉之职,协助朕处理军事。”
“老臣遵旨!”
王贲心头一喜,当即拱手道。
求月票,求订阅!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