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赵昆反问道:“等我们夺得天下,将秦国腐烂的根源,连根拔起,不出十年,何人还记得那些白骨累累?”
虽然过程相对残酷,但总比缝缝补补的解决问题,强多了。
“何人敢诟病?”
当然,这也不怪他不激动,毕竟他从没想过,王贲竟是自己人。
“哦对了!”
嬴政一愣。
若按照历史走向,蒙恬三十万长城军团,才是他最有可能谋划的。
赵昆见状愣了愣,好奇的问道:“义父,您在找什么呢?让通武侯帮您找啊!”
更何况,王贲这老家伙还在旁边,不能让他看朕的笑话。
沉吟良久,他便沉沉的开口道:“我儿如此做法,就不怕天下人诟病吗?”
赵昆眯眼:“心不狠,站不稳。”
他们记得,但置若罔闻,因为自私会使人病态百出!”
“再者,孔夫子被排挤出鲁国,这又是为何?因为他不够狠,知狠而不狠,实乃废柴,所以咱们不仅知狠,还要够狠,才能站稳脚跟!”
如此一来,只要鼓动扶苏跟自己反秦,三十万长城军团唾手可得。
其实这种做法,跟汉承秦制,唐代隋差不多。
所以符合现在社会条件的方式,只能是愚民政策。
最搞笑的是,人人都读书识字,地方出一条政令下来,百个人有百种解读。
更何况,大开民智对皇权的冲击尤为巨大,无论哪个当权者,都不会喜欢。
“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那些六国反贼不是喜欢藏头露尾吗?”
因为这种做法,的确能解决问题,解决六国余孽,但大秦不就亡了吗?
这个臭小子,朕还没死呢!
你就开始谋夺朕的军队了?
都是通过造反诛杀一部分刺头,然后在拉拢一部分精英,开始新的政策。
大兴教育的前提,首先得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什么话?”
不过,仔细回想,又有点道理。
赵昆上辈子看过很多历史小说,其中最让他觉得可笑的,就是在古代大兴教育。
嬴政越想越气,转身环顾四周。
这可能吗?
却听赵昆继续说:“所谓诟病,无非是舆论没做好而已,百姓愚昧,只要我们加以引导,他们便不会信谣,传谣!”
“嗯,我还得想办法让王离去南疆执掌一部分军队,这样,等始皇帝驾崩之后,我大哥”
好家伙!
居然敢说孔夫子是废柴!
嬴政:“.”
王贲:“.”
以为只要开了民智,国家就能发展,科技就能腾飞。
还有,隔三差五皇帝要打仗征兵,你让他们怎么好好学习?
深呼吸了口气,嬴政决定先稳住赵昆再说,他不信自己的大秦要亡一次,才能解决所有问题。
对啊!
说到这,顿了顿,又道:“我虽不喜欢孔夫子,但他有一句话,我觉得还不错!”
沉默良久,嬴政和王贲对视一眼,随后沉沉的问道:“那我儿接下来打算如何做?”
而赵昆却越说越激动,仿佛自己义父的登基大典,就在眼前。
却听赵昆继续说道:“孔夫子曾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为何?因为在孔夫子眼里,百姓是拿来愚弄的,这狠不狠?”
嬴政听到赵昆的话,脸都绿了。
嬴政脚步一顿,恍然想起劫刑场的那件事。
不过,现在有了王贲的加入,一切将会更简单。
你这番言论若是被那些六国儒生知道了,恐怕会气得跳脚!
我擦!
王贲追问:“既然没关系,为何会念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来?”
“你派人跟踪我?”
赵昆眯眼,目光一寒。
(为青丶澜盟主加更1/5)这是我的第一个盟主,非常感谢,鞠躬感谢,只有努力码字加更报答!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