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劳动创造价值,不仅是老马的观点,连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持这种观点。”
书房里,傅松正在给郭惠光教(洗)授(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里的劳动价值理论。
之前几天,早上跑步的时候,他俩趁着中途休息,先后讨论了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以及劳动时间这些概念。
不得不说,郭惠光很聪明,作为一个从未接触过政治经济学的初学者,不仅理解和领悟能力非常强,还常常能举一反三。
每次交流完后,傅松回到家都要仔细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免得第二天自己被郭惠光给问倒。
昨天早上两人争论到底是供求创造价值,还是劳动创造价值,傅松当时确实被她给难住了,就借口时间来不及了,等今天再聊。
经过昨天一天的准备,傅松现在信心满满,打算让这个小丫头片子心服口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以葡萄酒、毛呢的生产为例,论证过国际分工与贸易的重要性。
英国一单位时间劳动可生产5匹毛呢或3桶葡萄酒,而法国的一单位时间劳动可生产3匹毛呢或5桶葡萄酒。
如果两国都生产自己擅长的,并进行交换,那么同样是两单位时间劳动,英国可比原先多获得2桶葡萄酒,而法国则可多收获2匹毛呢。”
郭慧光托着腮笑嘻嘻道:“这并不能反驳需求创造价值。”
傅松斜了她一眼道:“需求创造价值,根本就轮不到劳动价值论来驳斥。它配吗?它不配!”
郭慧光不服气道:“那你反驳呀!”
傅松不紧不慢道:“你现在犯了一个非常常见的错误,那就是把价格和价值看作是同一个东西。
价值,value,价格,price,这是依附于一个具体商品之上,同时展现出来的两个不同维度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东西。
通俗的讲,价值高的东西不一定价格高,反过来也一样,价格高的东西不一定价值高。
打个比方……。”
郭慧光突然皱着挺巧的鼻子,不满道:“你不会又拿我泡高沫举例子吧?”
傅松给了她一个孺子可教的眼神,道:“大侄女真聪明,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就说明你懂了,我就不举例了。”
郭慧光哭笑不得道:“傅叔叔,你就不能换个例子,实在不行换个人呗。”
傅松道:“你不觉得这个例子很好吗?简单,但内涵丰富,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郭慧光白了他一眼:“我看是任由你打扮的小姑娘吧。”
傅松笑了笑,继续道:“所以说,等价格交换不一定带来等价值交换,而非等价值交换一定会导致并推动异化劳动的产生,从而创造了劳动的三六九等,行业的等级差。
就比如你泡的茶一杯卖100块钱,别人只能卖1块钱,这就是非等价值交换,于是你就成了泡茶行业的佼佼者。”
郭慧光两眼一翻,都懒得吐槽了。
“这就是消费主义,鼓励人们追求超越基本生存需要之外的体面消费,渴望无节制的物质享受的消费态度。
还是拿你泡茶举例,茶其实就是用来喝的……。”
郭慧光真的快哭了,嘴撅的都能挂上水桶了:“傅叔叔,我突然想到一个更好的例子。”
“哦?”傅松盯着她丰润的小嘴,好奇道:“什么例子?”
郭慧光语气幽幽道:“拿你泡妞儿举例,女人其实就是繁衍后代的工具,无论美丑,关了灯都一样。
可你为什么要追求漂亮的女人?而且还那么贪心,有了小家碧玉的李慧娴,还要再去追求各种女明星。”
说到这,她俏皮地眨眨眼睛,笑着问:“傅叔叔,我这个例子如何?”
傅松脸一黑,没好气道:“狗屁不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难道你不喜欢帅哥?”
“喜欢啊。”郭慧光坦然地点点头,“但我只是喜欢看,不像你,非要把美好的东西占为己有。”
“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傅松哼了一声,“那你以后干脆找个丑八怪嫁了得了,反正关上灯都一样。”
郭慧光嘻嘻一笑:“傅叔叔,你这是典型地转移话题。那咱们继续。”
傅松感觉像是一拳打在了上,别提多郁闷了,悻悻道:“刚才说到哪了?你泡茶,我泡妞儿,不是,你小小年纪不学好,小心我告诉你爸!”
郭慧光吐了吐舌头,道:“我哪小了,我都十六岁了!”
啧啧,确实不小了,以傅松丰富的经验,目测跟怀孕前的李慧娴有的一拼了。
要知道,这才十六岁啊,如果再过个五六年,彻底长开了,那还了得!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几天被李慧娴喂了无数大补的东西,傅松生怕再看下去会丑态毕露,连忙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然后翘起二郎腿遮掩一二。
“有这么一种说法,消费主义是当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呢?
之前咱们聊过剩余价值理论,这个理论的内核实际上是生产分配的不平衡问题,剩余价值理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
所以,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鼓励人们不断持续的消费,来拉动生产力。
那么问题就来了,假如……。”
郭慧光重重地咳了咳,举起小拳头威胁道:“傅叔叔,你再拿我举例,哼哼,我的拳头可不是吃素的!”
“好好好,不拿大侄女你举例子了。”傅松笑呵呵道,“假如我已经有了一件衣服够我穿了,不再需要买第二件。
厂家是如何让已经解决实际需求的人再次消费的呢?于是有聪明人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新的需求并不来自于产品的实际好处或者实际价值,而来自于消费者因阶层异化而产生的比较和模仿。
或者说,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郭慧光不怀好意道:“比如某个婶婶创办的amh这样的奢侈品牌?”
傅松装作没听见,继续道:“你看,这么一分析的话,你还觉得是需求创造了价值吗?
不是的,需求只是发现了价格,从而让价值以一定的价格得以实现。
很多人下意识地将价值和价格等价,是出于他们的阶级立场。”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