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329章 家臣?(5000+求票!)
五月一日,战事基本上告一段落,只有西部和北部,实在是地域太广阔了。光是走路走完都要大半年,更不要说打仗了。
但是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解决了大部分的战事,还是很令董书恒欣慰的。
当初董书恒就就夸下海口说,消灭满清只是复兴军的一场武装大游行, 现在看来也的确如此。
黄河的决口,算是一个变数,的确费了复兴军的很多精力,但是并没有挡住复兴军的脚步。
江宁的一帮大佬已经全部乘船到达京师,随之而来的还有复兴军总部机关。
随即复兴军在京师召开大会,除了前线的军官意外,主要的官员全部参加。每个行省都至少派出五名以上的代表参会。
董书恒并没有心思去建立一个稳定的制度。他继续沿用了复兴军的制度。
在他的规划中,他不会一直在这个位子上做下去。
华夏只是他倚重的一个家。但是他不想左右华夏今后的发展。
他从未来回来,自然是向往未来的生活。他不想因为自己改变这个未来。
他现在做的这些只是希望未来的华夏能够少走弯路。能够在未来发展的更好。
这是每一个热爱华夏的儿女的殷切期望。
他依然做华夏的总统,因为现在他需要这样的权力去做很多事情。
只有拥有这些权力,他才能更快地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
事了拂衣去,华夏有其自己的发展轨迹,他只是想用十年或者更久一些时间,将华夏的基础打牢。
有了资本积累的华夏,才有更好的基础。以后华夏重新走上自己的路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的坎坷。
同时,董书恒需要利用华夏的力量在全世界拓展华人的生存空间。
到了一定时候,董书恒会自动退出,他相信没有了自己,华夏一样会走上正途。
那时候有了世界上众多的华人兄弟国家。华夏作为一个大国才能更好地发展。
在内政方面,复兴军基本上沿用之前的制度,在总统之下设置内阁负责政府具体工作,内阁由总理负责牵头,总理及内阁各部部长集体决策,对总统负责, 总理及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
设置复兴军总部,除了原来各个部, 还增设陆军部、海军部。军部由总统兼任总司令,下设副总司令若干人,分别为左季高、彭玉麟、刘青南。
随即董书恒让刘青北派人通知各国的使节,到京师参加就职大典,为了留下充足的时间,董书恒将大典定在十一月十一日。
董书恒保留了满清的理藩院,让他们继续处理藩属国事宜。
满清藩属国最多时有19个,到乾隆时期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越南)、南掌(今老挝)、缅甸、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兰芳共和国(今加里曼丹岛西部)以及吕宋、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
南亚地区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与拉达克(归驻藏大臣管辖)等国。
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与干竺特等国。
董书恒不清楚现在还有多少国家承认自己是满清的藩属国。就连理藩院的人都不知道。
因为很多小国离京师路途遥远,四五年才会来朝贡一次,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很久就没有朝贡过了。
其实董书恒也知道,满清的很多藩属国只是充门面而已,人家只是来蹭点贡品,还不一定将满清当作的自己的宗主国。
不过这次,董书恒还是让理藩院派出一队队使节出发,每支使节团队中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情报人员另外还有特战队和警卫负责安全。这样每支使团达到了一百多人。
这些使团不光是到藩属国邀请他们来参加就职典礼,更重要的是要探查清楚,这些藩属国的情况。
英、法一直在南亚、东南亚拓张殖民地,原本的一些藩属国可能都成了别人的殖民地。还有一些也许因为更换了政府,转变了对华夏的态度。
董书恒现在就是要先摸清楚这些地方的情况。现在是1855年,董书恒不清楚英法在南亚、东南亚的殖民扩张具体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东南亚还好,复兴军在东南亚有很多农场,也有很多商业往来,大概得情况都了解。
南亚那边几乎是一无所知。骆秉章那里已经派了一支队伍去高原。去招降满清驻高原大臣。
同去的还有一支在西川组建的军队,那里同样是高原,只有这些人才能适应高原的气候。
现有的条件下,复兴军要是上高原,非战斗减员就得让董书恒肉疼。
新政府成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董书恒最终还是决定将都城定在京师,他决定将其改名为新京。
新政府依然是一个集权的国家,保留了行省制度,相比于满清,加强了对基层的控制。之所以要这样,就是为了打破几千年来皇权不下乡的弊端。
在行省一级之外设立市,市直接归华夏政府直接管理,作为一些重要的中心来建设。第一批设立的市是新京市,包括现在的京师、天津卫、永平府这个靠近渤海的三角地带。
原本京师的位置将作为今后的政治中心。新京的商业中心将放在天津卫地区,工业中心则放在永平府,这两个地方都适合建设大型港口。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集中在一起发展。北方的水资源匮乏,不适合发展超大型城市。
另外还有沪市,沪市囊括了原来的松江府、太仓州,这里将作为东南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发展,同时还是对外贸易的窗口。
徐州府和海州府将合并成为徐州市,作为一个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发展。
漳州府和泉州府分离出来组建厦门市,作为南方的一个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
川东的重庆府、顺庆府、绥定府、夔州府、忠州、酉阳州、石柱厅组建东川市作为西部的工商业中心发展。
接下来就是大搬迁工作,淮海书院将一份为二,一部分师生将北上组建新京书院,至于校址暂时放在了规模仅次于皇宫的恭王府。
董书恒也不住在紫禁城中,他将紫禁城交给魏源改造成华夏大博物馆,这里以后甚至会对百姓开放。
原本京师的老城,将建成一个文化中心。这里将集中建立书院、博物馆、图书馆。原有的城池将会保留下来。
他将总统府选在了夏宫。对于总统要住到城外去,底下的官员很多都站出来反对,他们觉得这是不是董书恒要开始享乐了?
不过董书恒随后宣布在新京城西北的园林集中区筹建新城,新城不建城墙。原本的园林除了夏宫之外,全部改成公园,房舍用作官府的办公用房。
这下大家才放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