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当叶柔执政官和叶眉守护者共同签署颁布这部基本法时,標誌著东非共和国终於有了一套初步的、虽不完美但至关重要的根本大法,为国家这艘巨轮套上了法治的疆绳。
在法律构建的同时,经济战线上的挑战更为严峻和直接。
叶眉领导的经济团队,面临著將easu彻底巩固为共和国唯一法定货幣,並应对国际制裁压力的双重任务。
在瓦萨镇这样的新领土,easu的推广虽初见成效,但根基不稳。许多像老卡布一样的农民,仍然习惯於实物交换,或者对纸幣充满不信任。
一些偏远地区,旧的塔国货幣甚至邻国的货幣仍在暗中流通。更棘手的是,塔国残余势力和外部干预力量,正在利用这一点进行金融破坏。
他们大量偽造easu,投向市场,企图扰乱金融秩序,破坏easu的信用。
一时间,市场上出现了真假难辨的easu,商贩们苦不堪言。阿依莎的摊位上,她不得不备上一个简陋的验钞灯,仔细检查每一张收到的纸幣。
这严重影响了交易效率和市场信心。“这该死的假钞!”她忍不住抱怨“联盟得想想办法啊!”
与此同时,国际制裁的效应持续发酵。
米国及其盟友利用其金融霸权,对试图与东非共和国进行大宗商品贸易(尤其是石油、矿產等)的国际银行和公司施加压力,阻挠easu的国际结算。
叶眉极力推动的用easu结算地区贸易的计划进展缓慢,一些原本態度曖昧的邻国在压力下开始动摇。
“我们的外匯储备在持续消耗,”叶眉在经济会议上神色凝重,“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进口成本飆升,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不能儘快打破金融封锁,easu的国內信用也会受到连带衝击。”
面对內忧外患,叶眉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和手腕。
对內,她採取了“强硬与怀柔”並重的策略:
1.严厉打击:联合杨三的 security forces,发动了“清剿假幣”专项行动,端掉了数个偽造窝点,公开销毁了大量假钞,並对使用和贩卖假幣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震慑了犯罪分子。
2.技术升级:紧急委託兄弟集团旗下的精密製造企业,设计了带有更复杂防偽標识(如金属线、彩色萤光、水印等)的新版easu,並逐步回收旧版。
同时,推广简易验钞工具,並利用开始铺设的移动通信网络,开发简单的简讯查询码验证功能(虽然覆盖范围有限,但代表了方向)。
3.信用赋能:强化与军垦超市体系的合作,规定所有军垦超市及关联商户必须无条件接收easu,並且保证货品充足、价格稳定。
这相当於为easu提供了坚实的“实物锚”,民眾只要手持easu,就能在军垦超市买到生活必需品和各种优质商品,极大地增强了货幣信用。
老卡布就发现,他用卖粮食得来的easu,不仅能在集市上换到东西,更能直接在镇上新开的军垦超市分店买到来自联盟腹地的各种新奇货物,这让他对这张纸片的信任感大大增加。
对外,叶眉则展开了更灵活、更隱蔽的金融外交:
1.寻找缝隙:她利用二红和玛莎建立的庞大商业网络,通过第三国、离岸公司等复杂渠道,进行“易货贸易”或使用加密货幣等新兴手段,绕过传统金融监管,获取必要的物资和技术。
2.分化拉拢:加大对那些对米国政策不满或有自身利益诉求的国家的游说力度,提供更优惠的贸易条件,尝试建立小范围的双边本幣结算机制,一点点撬开金融铁幕。
3.內部挖潜:加速共和国內部资源整合和產业升级,减少对某些关键进口品的依赖。
杨大负责的贸易公司和建设兵团,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开发本地替代產品,虽然短期內困难重重,但长远看是根本之道。
这场货幣战爭无声却激烈,关係到新生共和国的经济命脉。叶眉如同在悬崖边行走,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
儘管內部整合紧锣密鼓,但外部的安全威胁从未远离。
塔国残余的强硬派势力及其背后的支持者,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稳定的东非共和国崛起。
他们选择在共和国立足未稳之际,再次点燃边境的烽烟。
这次,他们改变了策略,不再进行正面强攻,而是採取了更狡猾的“蠕虫”战术。
小股武装频繁渗透,袭击偏远村庄、破坏基础设施(如水管、电线、通信基站)、散播恐慌言论,针对为联盟工作的本地官员和教师进行恐嚇甚至暗杀。
在库马村附近,一条由联盟工程队辛苦铺设的输水管道被炸毁,刚刚享受到便利取水不久的村民再次陷入缺水困境。
虽然工程队迅速进行了修復,但恐惧的阴影已经播下。女孩艾莎学校的窗户也在一个夜晚被不明身份的人用石块砸碎,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更严峻的挑战发生在北部边境。一股得到外部充分补给和情报支持的塔国残余主力,利用复杂地形,对一座新建成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边境哨所发起了突袭。
哨所守军虽然英勇抵抗,但寡不敌眾,伤亡惨重。
消息传回首都,杨三勃然大怒,但也意识到清剿行动的艰巨性。
“这些傢伙像老鼠一样躲在洞里,利用边境线的漫长和复杂跟我们捉迷藏!常规的阵地战效果有限!”
他向执政官叶柔和人民治理院提交了一份新的《边境安全与反恐综合方案》,要求增加边境部队的预算和装备,特別是直升机、无人机等用於侦察和快速反应的装备,同时主张组建更精锐的山地作战部队和特种部队,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清剿。
方案在治理院引起了爭议。部分代表认为这会使共和国显得过於军事化,占用本已紧张的发展资金,担心军方权力过度膨胀。
叶柔在权衡后,批准了杨三的方案的核心部分,但附加了条件:
军事行动必须严格遵守基本法,重大行动需向执政官和治理院国防委员会报备。
同时,军事清剿必须与政治安抚、经济开发紧密结合。“我们不能只靠子弹解决问题,”
叶柔对杨三说,“要让边境地区的百姓明白,跟著共和国有肉吃,跟著土匪只有死路一条。”(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