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叶柔提出的“渐进式共和国”构想,进入了实质性的细化阶段。
一次由叶柔主持的核心层扩大会议上,气氛严肃而热烈。
参会者除了叶柔、叶眉、杨大,杨三这“四驾马车”外,还包括了联盟的总参谋长、负责內政和经济的重臣,以及几位刚从稳定下来的新领土选拔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地方领袖。
议题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
“我们必须明確,哪些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必须归於中央的!”
杨三率先发言,语气鏗鏘,带著军人的直率,“国防、外交、货幣政策、跨区域的基础设施规划,这四项是联盟的命脉,必须由中央统一掌握,地方不得有任何异议!”
一位来自新领土、原塔国地区有名望的长老阿卜杜勒谨慎地开口:
“杨三將军所言极是。但是,对於地方事务,比如婚丧嫁娶的传统习俗、地方性的小型市场管理、非主干道路的维护,是否可以考虑由地方议会自行决定?这有助於安抚民心,体现联盟对我们独特文化的尊重。”
叶眉点头表示赞同:“阿卜杜勒长老的建议很有建设性。我们可以借鑑联邦制的经验,制定一份《权力清单》。”
“清单明確列举中央专属权力、地方保留权力,以及需要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权力。”
“比如,教育大纲和主要法律由中央制定,但教学语言和部分地方法规细则,地方可以有一定自主权。这样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又给予了灵活性。”
叶柔总结道:“这个思路很好。请內政部门牵头,起草这份《权力划分纲要》。”
“原则是『央地共治,集权为主,自治为辅』。我们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但这个政权不是要扼杀地方的活力,而是要更好地整合资源,为所有地区服务。”
议题二:国家名称与政体。
关於未来国家的名称,会上提出了几个方案:“东非共和国”、“索马联邦”、“尼罗河上游联盟”等等。
叶柔倾向於“东非共和国”。她阐述理由:“『东非』地理概念清晰,有区域號召力,不局限於我们目前的版图,为未来可能的联合预留了空间。”
“『共和国』则明確宣示了权力属於人民,而非家族或神权,这是一个现代国家的標誌。”
杨三对此有些疑虑:“『共和国』听起来是不是太……温和了?我们现在可是用枪桿子打下的江山。”
他更倾向於保留“联盟”的军事同盟色彩,或者使用更强势的名称。
叶眉反驳道:“杨三,正是因为我们有了稳固的军事基础,才更需要用『共和』与『法治』的外衣来软化形象,爭取国际认同和內部长治久安。”
“easu要想成为区域货幣,必须依託一个被广泛承认的、稳定的主权实体。一个『共和国』比一个『联盟』在国际法上更具正统性。”
经过激烈討论,最终大家初步认同了“东非共和国”的方向,但一致认为宣布的时机需要极度谨慎,必须是在內部整合完成、外部压力相对减小的窗口期。
议题三:权力机构的设置。
叶柔提出了构建“东共和国临时人民议会”的设想,作为过渡时期的最高立法和监督机构。
议席由几部分构成:原索马联盟核心区代表、新领土各行政区按人口比例选举的代表、军队代表、以及重要的行业和专业人士代表。
“这个议会不是摆设,”叶柔强调,“它將负责审议並通过联盟的基本法律、预算、重大政策。虽然初期其权力会受到执行委员会的制约,但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建立起制度的框架。”
对於行政权力,则明確由“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叶柔、叶眉、杨大,杨三作为核心委员,再吸纳几位关键部门负责人和新领土的杰出人物。
叶柔隱隱被推举为委员会主席,成为这个新生政体的掌舵人。
这些高层设计的细节,通过联盟逐渐完善的宣传网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眾传递。
虽然大多数百姓並不完全理解“联邦制”和“共和国”的区別,但他们能感受到的是,秩序在建立,规则在明晰,一个比以前更强大、也更讲道理的政权正在形成。这种確定性本身,就带来了莫大的安全感。
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危机並未远离。
塔国残余势力与境外干涉力量勾结,发动了一场针对新建成水电站的恐怖袭击。
虽然袭击被及时挫败,但仍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財產损失。
杨三勃然大怒,加强了对边境和关键设施的军事管控,並开展了新一轮的清剿行动。
这件事也给所有沉浸在乐观情绪中的人敲响了警钟:敌人並未消失,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
米国政客们虽然不再有激烈的反应,但小动作还是有的,加上他们的小弟们心领神会,国际制裁的效应开始显现。
一些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进口变得困难,价格飆升。
叶眉的经济团队压力巨大,一方面要维持easu的匯率稳定,另一方面要寻找新的、更隱蔽的贸易渠道。
她不得不加大与一些立场曖昧的“国际商人”的合作,这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当然,她们身后还有兄弟集团和兄弟集团,这就走坚强的后盾,加上二红和玛莎这两位母亲。看到两个女儿干了这么大的事儿,自然全力支持。
要知道如今的军垦超市早已经成为庞然大物,所以她们稳定的货源成了叶家姐妹的有力帮手。
什么都不会一帆风顺,在基层,新旧观念的衝突也时有发生。
联盟推行的妇女权益保护法,规定禁止童婚、保障妇女財產继承权,在一些保守地区遭遇了无声的抵制。一位联盟派往地方的女法官,甚至收到了匿名威胁。
面对这些挑战,叶柔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韧性。
她在一次內部会议上说:“挫折是必然的。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触动的是千百年来固化的利益和观念。”
“遇到反抗,正说明我们做对了。但我们不能只靠强硬,更需要智慧和耐心。”
她指示司法部门,对於威胁法官的行为要坚决打击,树立法律权威。但同时,对於民间习俗的改变,要注重宣传教育,发挥当地开明长老的作用,循序渐进。
对於国际制裁,她要求叶眉在確保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可以適当做出一些战术性的让步和姿態,以缓和外部压力,为內部发展爭取时间。
普通的民眾,如农夫卡布、女商贩阿依莎、学生艾莎、工人马利克,他们並不清楚高层的这些艰难决策。
他们只是继续著各自的生活,在联盟带来的新秩序下,努力抓住每一个改善生活的机会。
他们的坚韧、他们对更好生活的渴望,匯聚成一股强大的、自下而上的力量,默默地夯实著“东非共和国”未来的根基。
哈吉和莱瓦依旧驻守在边境。此时的边境线,已经比之前向塔国腹地推进了很远。
他们守卫的不再是危机四伏的防线,而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新土。
莱瓦在给家里的信里写道:“这里的孩子们终於可以安心上学了,集市上什么都能买到。虽然偶尔还有冷枪,但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夜幕降临,瓦萨镇和成千上万个类似的村镇,亮起了星星点点的太阳能灯光。
这光芒虽然微弱,却顽强地驱散著古老的黑暗,照亮了一条通往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之路。
叶柔站在王宫的露台上,眺望著这片逐渐被点亮的土地,她知道,最艰难的部分或许尚未到来,但联盟——
或者说未来的共和国——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无法轻易撼动的根。
为此,无数人都在努力著,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坚持,生活才会一天天好了起来。(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