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文明的优势(今天五更,求订阅)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137章 文明的优势(今天五更,求订阅)
帝国把文明带给了世界!
这个文明不是欧洲人自诩的那种“文明”,而是真正的文明!
或许帝国是在征服,是在侵略,但是绝对不是奴役。
很多欧洲人他们之所以找不到答案,并不是因为没有答案,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够理解那个答案。
其实答案就在华夏的传统之中——“抚有蛮夷,以属华夏”。
对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于欧洲各国来说,他们的征服是什么?就是为了奴役,为了掠夺,早在罗马时代,罗马人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掠夺奴隶,是为了掠夺土地。
而相比之下,周天子分封诸侯与四方,诸侯们在干什么?就是在“抚有蛮夷,以属华夏”。
就是用先进的文明教化四夷,令他们归属华夏,最终融合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正是这种本质上的差距,让两者的行为产生了本质上的区别。
““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在应天大学国学的课堂上,柳重教这位大院君李昰应一起流亡的大明的朝鲜大儒,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个字。
就像英国一样,那怕是英国女皇是头戴印度皇冠的印度皇帝,但是在大英帝国治下,印度阿三永远不可能成为英国人,英国人是英国人,印度阿三永远是印度阿三,永远是被殖民者、被奴役者。两者了泾渭分明的,当一个在英国统治下的阿三精英看不到自己成为英国人的可能性时,反抗英国统治就成为了必然。然后殖民帝国也就瓦解了。
然后他反问道。
但是却永远无法建立真正的帝国。
“……此句出自于韩愈批注春秋后写的的《原道》一书,韩昌黎《谏佛骨表》对于胡佛本就不满,很明显韩愈这句话的意思是:夷狄进入中华就要用中华的办法对待夷狄,因为夷狄一定会用夷狄的办法对待中华的。所以用中华的办法对待夷狄就是要么夷狄接受汉化,主动臣服。要么就应该被攘夷,进而施以教化……”
几百年来,朝鲜自称“小中华”,并且以此为荣,可是骨子里,他们更渴望真正的成为中华的一部分,就像现在的日本,不,像东瀛一样,现在可不就是“华瀛同宗,归属华夏”嘛。
就是“教化”,于是乎也就有了抚有蛮夷,以属华夏。
或许儒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儒家以“教化”为基础的“天下大同”也是帝国所需要的。
为什么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以“小中华”或“中华”自居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由中华思想派生而来,本质上就是由儒家文化传播的产物。作为异族的朝鲜、越南以及日本等国,在这种教化之中,甚至产生了“以中华为荣”的小中华思想,从仰慕到自甘融入,这也正是其最成功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