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生存之战(第二更,求订阅)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35章 生存之战(第二更,求订阅)
虚拟光屏闪动。
在南华的广场上,新动员的军队在那里阅兵,然后开赴战场。
在保家卫国的信念下,那些成长在南华的年青人踊跃加入军队,他们不仅仅是在守卫南华,同样也是在守卫他们所生长的家园。
【1876年1月1日,面对外敌入侵,你经过深思熟虑,宣布南华共和国成立,保卫南华不再是保卫“亚美利加公司”,而是保卫所有南华人的国家,保卫南华人的家园。】
【1876年1月,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先后以“欧裔移民人权”以及“维护阿根廷统一”为由,禁止向南华出售包括军舰在内的军用物资。】
【1876年1月17日,智利3万陆海军,向太平洋沿岸临海市发起进攻。南华太平洋分舰队,在海战中击退智利舰队。临海战役打响。】
【1876年2月17日,南华海军在海战中重创阿根廷舰队。】
【尽管南华军队在开始时的装备和训练都要优于智阿联军。加上南华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坚固的北河(科罗拉多河)要塞阻挡了阿根廷军队的多次进攻。在战争开始阶段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它的对手是两个国家,两国在经济上和人力物力资源上就远远超过了南华。战争爆发后,南华的劣势便显现了出来,随着人力和资源的日益匮乏,南华难以应对持久的战争,加上联军海上的封锁,尤其是欧美各国的禁运,带给南华灾难性的后果。】
[1876年5月,美国表示绝不容忍“亚美利加公司分裂阿根廷的行为”,表示“为维护阿根廷的统一”将向其提供军事援助。其国会出台禁令,禁止向南华出售军需物资。]
[1876年7月,英国银行界向阿根廷、智利提供1500万英镑长期贷款。禁止向南华出口包括舰炮、蒸汽机以及锅炉等在内的军用物资。]
[1876年9月,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将多艘本国军舰向阿根廷,智利两国售出,供其重建海军。]
……
【1877年10月24日,南大西洋海战,长期海战中,损失无法得到有效补充的南华舰队损失最后一艘军舰,南华从此失去制海权。】
南华没有几千“苏俄专家”可以依靠,也没有一个盟友可以信赖。想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只能从各国聘请专家学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在钱聘请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引进移民的方式引进熟练工人。
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南华的86万人口里,有63万华夏人,12万土著人以及11万欧裔移民。
为什么南华会引进欧洲移民,说白了,是因为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作为一个穿越者,朱先海太知道工业的重要性了,在从中国引进移民的同时,南华还对欧洲移民敞开了大门,引进了大量的学者以及技术人员,当然了,也吸引了不少普通移民。
那是属于华夏人的道路。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如此,事前猪一样,事后诸葛亮。
[1879年2月14日,英美军舰以护侨为由炮击南华,南华海岸要塞立即给予反击。]
……
更是华夏人的复仇之路!
费尽千辛万苦,朱先海和数十万华夏移民在南美创下那么一大片基业,他们努力着,奋斗着,一步步的将蛮荒变成都市,华夏的移民们用自己的努力,试图在这片土地上开辟属于他们的桃源。但是在这个“白人至上”的时代,那些人却无法容忍这一切。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这次模拟场景内容,在现实中复刻的话,南华必定会面对一系列的问题。
这是显而易见的,非但与他们的冲突不可避免,就是欧美各国也不容忍一个华夏移民为主的国家占据着南美最肥沃的土地,或者说,他们绝对不会接受一个他们眼中的“劣等民族”在南美崛起。
“首先,南华与阿根廷、智利的冲突不可避免!”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不是没有然后了,而是一场战争,打断了这一切!
这该是多么操蛋的结果?
可是到最后,他们都阵亡在战场上!
那是南华用十年的时间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青年啊!
产业方向确定了,新的工业革命已经招手了,人才培养初显成效……美好的未来正在向南华招手。
人生模拟器,其实是对即将发生事件的预演,不完全准,但准确度也有九成以上,尤其是大事件。
是复仇!
即便是在虚似的光屏上,仍然是南华城燃烧的模样。
这也是他们在战争中坚决站在阿根廷、智利一边的原因之一。
最让朱先海无法释怀的是——那每一笔每一划,都是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的。
这烈焰,是华夏人在燃烧自己的生命,他们用牺牲与战斗照亮未来的道路。
那些白人干脆在南美上演了一出“得克萨斯之变”。
【1879年2月13日,这场漫长,血腥的战争已经持续四年,交战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在阿根廷、智利两国先后表示议和时,南华欧裔移民发动叛乱……】
从不曾停止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