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抓住机会(第一更,求订阅)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眼见陈杰不听劝,赵田丰只是长叹口气,然后说道。
唯一的区别,也就是他得到了一个单间宿舍,一个月可以挣十五六块钱。可这样的日子不是他想过的,他也曾想过进入公司,成为公司的高级职员,这也是他努力学英语的原因。
在劝说陈杰和自己一起报名时,赵田丰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
留洋考试一共有737人报考,其中甚至还有十二名女子,宋冰和宋玉两姐妹自然身在其中,与其它人相比,她们姐妹的外语能力更好,通过考试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出国留洋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可以离开南华,无论是到英吉利也好,美利坚也罢,就是去了法兰西,那也有机会回到大清国不是。
毕竟,朝廷镇压发匪要用枪炮,机器可以造枪炮。抵御外夷,要造兵舰。这些……国朝没有人会啊!可他会啊!等到留洋之后,自然也就会了!
“哎……”
“陈兄,在这里咱们连做船都没机会,可只要到了外国,咱们就能离开南华回到老家去,到时候,陈兄你还是陈家的二少爷,那里会像眼下这样,和一群泥腿子混在一起。”
陈杰摇了摇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一边学习英语,一边学着数学,对于擅长背书的读书人来说,他们靠着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英语,倒也是事半功倍。
“……每天每人都要背诵英文小说、散文一到两篇。每次读错,教授都会用铅笔画出,并纠正发音。第二天上课,还要复习旧课,只有完整背诵下来,才开始讲授新课。每天教授时间都要在两三个小时,其它时间学习数学和地理。”
1862年1月27日,参加考试的成年人中,一共412人通过考试,其中有十名女子。而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英语能力,差不多也就是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有水平。
他能不激动嘛,他可是堂堂举人,而且还是二十岁中举!那怕就是副榜举人,那将来也是要挤身中枢的,在浙江老家,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面对蒸汽机以及各种机器的冲击,赵田丰在意识到了危机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机会!这可不就是他功成名就的机会!大清国有几个人懂得机器?懂科学,留洋学成,然后再逃回大清国,又怎么可能不被朝廷重用。
可是在这呢?
也就是一个教书匠,和普通的泥腿子有什么区别。
晚清从1840年挨了外国几次打,割地赔款都没有醒悟要想追赶西方列强,必须要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还是沉浸于我“鞑清”的天朝美梦中,好不容易派出一百多留美幼童,结果却因为他们受外国文化影响,变得“不守规矩”,断然撤回。直到1894年被日本人打败,赔了几亿两银子,割了台湾,丢了朝鲜才算是明白自己的逼数。次年1895年,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本学习。即便是如此,还要等到八国联军打下京城,才真正开启留学之门,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眼下朱先海所需要就是抓紧时间,抓住这个窗口期,派出留学生向西方学习,用二十年左右,实现人才的独立培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实现南华的跳跃式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
落后不一定会经常挨打,但是落后且不学肯定会经常挨打。就像历史上“求知识于世界”的日本,割走了台湾,索要几亿两的赔款,然后又打败了俄罗斯。反观那个“天下学问我大清第一”,在“中学重要还是西学重要”争论不休的“鞑清”呢?不过也就是板上之肉。
感叹着历史的变化时,朱先海不禁又有一种紧迫感,似乎历史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多少时间,毕竟,相比于日本,眼下南华的外部环境,实在是太恶劣,南美可是人家的地盘啊!
在人家的地盘上发展……能不危险嘛!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