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998章 三权分立,爵分十等
曹恤现在是而立之年,才华横溢,又善于言辞,当一个礼部尚书,的确是绰绰有余的。
值得一提的是,曹恤是曹国宗室之后,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十八代孙。
叔振铎受封陶丘,以国为姓,因此曹恤也是王室之后。
曹恤的祖父公子欣时(第十六世)、父公孙会皆以贤著称,在吴国也都出任了一方郡守、郡丞。
曹恤早年为东郡郡守时,为人仁慈,尊贵富有,但却不吝钱财,常施善举,周济黎庶,因而深受黎庶的爱戴……
现在的曹恤,是礼部左侍郎,距离礼部尚书只有一步之遥了。
“陛下,臣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当年陪着陛下一起开创大一统事业的老臣,是死的死,走的走,老迈的老迈,陛下应该体恤更加老臣,给予他们恩宠。”
国公、郡公都是追封死人的,相对来说,功臣们生前能得到最高的爵位就是“侯”。
孙武,封山阳侯;田穰苴,封艾陵侯;文种,封宛侯;范蠡,封申侯;伯噽,封陶丘侯;曾点,封诚意伯;邓析,封高阳伯;伍明,封焦侯;阳虎,谭伯……
“父皇,这评选爵位之事,标准为何?”
“陛下,如已故的孔丘、计然、伍子胥等人,陛下你都给予上等谥号,然,他们的爵位如何?君?我大吴诸位臣僚当中,又有几人能得到君号?”
但是,身后之名他们很是在意。
“多谢陛下!”
但是,那些没有资格,没有足够的功劳封君的文臣如何是好?
阳虎低着头道:“陛下对待老臣,的确是恩宠无比。”
“随你。”
三日后,庆忌就在朝堂上,宣布了对功臣册封的爵位。
“压低一些。”
皇子们尊贵,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功臣们自然不敢跟皇子相提并论。
“不低了。”
的确,像阳虎这种爱慕虚荣的人,看重名利,也很是在乎身后之名的。
阳虎叹气道:“所以,臣请陛下考虑一下,是否让二三子,得到爵位,以至于百年之后,可有公、侯、伯、子之谥号。”
功臣一旦封无可封,哪里会有多大的动力?
只依靠食邑、良田、黄金这些东西吗?
吴国已经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
闻言,阳虎想了一下,便道:“陛下,臣想回老家一趟,再折返金陵。不知道臣死后,是否有荣幸,陪葬于皇陵?”
庆忌摇摇头道:“吴恒,他们的爵位封得太高,位极人臣,日后你拿什么封赏他们?”
“想封侯爵?难比登天。我大吴的一些武将,军功不到位,连封个关内侯都难。”
这不是厚此薄彼吗?
不过,就这样,也能使功臣们心满意足了。
阳虎离开后,庆忌又派人将太子恒传召到滋德殿,将评选功臣爵位之高低的事情,交给他办理。
“那……武安君也是伯爵吗?”
“有些话,臣之前不敢对陛下说起。只是,而今臣要辞官归养,实在是不吐不快。”
“你但说无妨。”
想到这里,庆忌微微颔首道:“阳虎,你说的这些,朕会考虑的。”
庆忌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封为藩王,世袭罔替,功臣们则是有的连爵位都没有,所赐的食邑还不是世袭罔替。
文臣的话,难度还不是一般的大。
闻言,庆忌颇为不解的问道:“阳虎,难道朕没有善待功臣,给予他们恩宠吗?”
爵位吗?
庆忌这才恍然大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