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922章 以观中原时变
赵鞅并没有天真到,认为庆忌会答应赵国的求和。
对于吴国而言,若能一战覆灭赵国,何不为之?
赵国也并非是没有可战之兵。
至少,在邯郸那里,太子伯鲁还领着四五万的赵军跟吴军对峙。
说是对峙,其实邯郸的赵军是一开始就被田穰苴所率领的十余万吴军包围了。
一仗未打!
伯鲁的任务就只是牵制住东线的吴军,所以其麾下的赵军战斗力根本不强,能保存实力,就已经殊为不易了。
“报——”
就在赵国的朝堂,又陷入一片静默的时候,一名宿卫急匆匆的进来,朝着赵鞅禀告道:“国君!斥候来报!”
“吴军前师,距离晋阳城已不足三十里!”
“再探!”
赵无恤哭着鼻子,哽咽道:“儿臣不敢为国君,更不能弃君父于不顾。”
没想到吴军来的这么快。
情况很是危急。
因为在这之后,吴国要面对的是五国联军的进犯。
而不管是怎样的结局,赵国还能继续延续下去。
毕竟,可想而知庆忌的底线,一定是攻取晋阳城,在形式上灭亡赵国。
赵剑是否锋利,群臣都心知肚明。
赵鞅长叹一口气,道:“由我赵鞅一人殉国,一人死社稷足矣,你又何必陪葬?若是连你都死在晋阳,赵国岂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时,一名宿卫连滚带爬的进入大殿当中,向赵鞅禀告道:“国君!不好了!吴国前军已经进抵晋阳,距离都城不足二十里!”
由赵无恤统领赵国,成为新一任国君,就算不能使赵国崛起,跟吴国分庭抗礼,想必也能让赵国继续延续下去,而不会如同昙一现,泯然众人矣。
夫妻尚且如此,何况是君臣?
“诺!”
“而今天下未平,列国仍在,吴王岂敢对宗室之人,对一国之君大开杀戒?”
看着跪在地板上,七嘴八舌的主张归降吴国的群臣,赵无恤的心里很是恼火,咬牙切齿的站了出来,指着这些大臣,骂道:“匹夫竖子,不足与谋!”
“请国君……三思!”
真是进兵神速,根本不打算给晋阳的赵军任何反应过来的机会。
赵鞅死意已决,是任何人都无法规劝的。
“但,你们可自行离去。”
“中山国与我赵国是近邻,虽时常不和,几次战争,而今却不乏唇亡齿寒之感,中山人一定会接纳你们的。”
“报——”
“国君,吴王还算是一个仁德之人,必然不会真的斩尽杀绝。”
这时,认为大势已去,存有私心的群臣,纷纷跪了下来。
“君父!”
一听这话,群臣都潸然泪下的跪了下来,大声允诺。
“……”
甚至于,作为当事人的伯鲁都屡屡谦让,表示想让位给赵无恤。
“扑通”的一声,赵无恤朝着陛台之上的赵鞅,跪了下来,言辞恳切的道:“君父,事不宜迟。”
为何?
“以观中原时局之变!若吴蛮子失利,不敌诸侯联军,则我赵国可卷土重来,收复失地。”
“晋阳城已经挡不住吴蛮子的进攻。为了江山社稷,请君父移驾代地,或是进入中山国暂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