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自从吴国吞并西戎八国之后,就跟“古羌人”的地盘接壤了。
生活在陇山山脉以西的羌人,跟西戎还是有着一定区别的。
值得一提的是,古羌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对西部许多不同族群的统称。
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等。
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涿水草而居。
以迁徙农牧业为主,故而古羌人与羌族不是同一个概念。
在商朝的时候,殷人就把西方的许多部落统称为“羌方”。
羌人大概是印欧人的一支,或多或少的印欧血统。
这一点从周、羌同犬戎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清楚地看出。
周人在始祖时期即与姜姓世为婚姻,姜姓为炎帝氏族的后裔,周人则称自己为黄帝氏族的后裔,姬姓。
“这才过去多少年?”
而且生活在那里的羌人桀骜不驯,不服王化,需要吴国的治理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简单的恢复一下民生,吴国新设立的郡县,还能为国库创造不少的收入。
毕竟,华夏列国相对来说,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经济繁荣,需要吴国治理的成本不高。
而从姬水、姜水的地望来看,这一支羌人从一开始就并非纯粹的诸夏部落,很可能杂有来自西、北的印欧因子。
群臣都纷纷站出来,深表赞同。
庆忌大手一挥道:“若只是简单的教训一下羌人,想着息事宁人,他们便会得寸进尺,年年叩关,劫掠我吴国西陲,杀我子民,夺我财物,侵我疆土。”
“而今看来,那是何等的英明!”
计然愣了一下,随后低着头进言道:“大王,恕臣直言。西羌之地,荒凉苦寒,不适宜耕种定居,若大王要治理羌地,恐怕无端损耗国力,得不偿失。”
然而,从庆忌让人绘制出来的地图,可以看得出,“羌人”这一概念的领地,究竟有多么广袤!
大概是现代的青海、西藏,以及阿三哥国家的大部分……
“二十年过去,南方九郡,早已不是昔日那样荒无人烟,一片贫瘠!”
倘若庆忌决定出关,跟关东列国作战,计然没有异议。
“寡人之意,发兵征讨羌人,以彰显我大吴之天威!”
“现在,在臣看来,西北羌人,与过去的百越、百濮一般,大吴可征服,可吞并其地,归化其民,使之成为吴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吴国想打下这么广袤的疆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吴国的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会消耗大量的钱粮,以及士兵的生命,造成一定程度的国库亏空。
“二三子可有异议?”
“请大王明鉴!”
“计然,寡人曾说过,犯我大吴天威者,虽远必诛之!”
但,庆忌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男人。
太宰计然硬着头皮出列道:“臣以为,对于进犯之羌人,可坚壁清野,固守不攻。”
“这……”
伯噽的此言一出,顿时让朝堂之上的公卿大夫,都不由得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而这,正是庆忌看重伯噽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