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790章 郡国并行制
这个时代,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现在,伯噽提出分封庆忌诸子,以此来整合吴国上上下下的郡县,靠谱吗?
还不等庆忌说话,左丞相文种便一脸愤怒的神色,站起身道:“荒谬!”
“大王,御史中丞所言,实在是荒天下之大缪!”
“自大王变法改革以来,我吴国取缔封君领主,地方实行郡县制,便是季子、孙子、伍子这般为大吴立下泼天之功的功臣,只享有食邑,而无一寸封地!”
“倘若大王复立封君,列土封疆于诸公子,岂非重蹈覆辙,使地方做大,朝中权小耶?”
“诸公子之封地,等同于封国也。大王在世时尚可,若大王薨,诸公子势必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或使我吴国形同一盘散沙!”
“请大王明鉴!”
闻言,伯噽哼了一声道:“左丞相此言差矣!”
因为嬴氏宗族手中没有权力,没有兵马,拿什么保卫大秦的江山社稷?
毫不掩饰!
“大大小小的部族,至少六百个!”
作为封君,他们具备征兵权、征税权、行政权,除了不具备外交权和立法权之外,届时被分封诸公子,基本上跟一国之君差不多。
“裂土封疆于诸公子之事,不必再议。寡人……不准。”
周武王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的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
权力、势力之大小,不可同日而语。
庆忌做出了这种决定。
若是庆忌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估计会分封诸公子,只是并不可能考虑封国于域内。
“大王,那三万多人的波斯战俘,不知大王准备留作何用?”
不过其性质跟先秦时期的分封制,有所不同。
五华诸夏!
闻言,庆忌淡淡的笑道:“吴蜀一家,不分彼此。太宰,蜀国迟早是寡人的囊中之物,迟早成为我吴国的一个郡。”
“大王英明!”
这也是吴国而今最为棘手事情。
所以,建立起汉朝的刘邦,又汲取了教训,分封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宗亲为诸侯王,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值得一提的是,推行郡县制,是庆忌在变法之初就干的事情。
伯噽的这一主张,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太宰计然询问道。
若是庆忌分封诸公子坐镇地方,则是不一样。
毕竟,这华夏列国还尚未大一统,庆忌就急着分封诸子,裂土封疆的话,岂不是可能让吴国陷入内乱,甚至是分崩离析的危险吗?
群臣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连忙赞同。
计然摇摇头道:“大王,臣始终认为,都江堰之事,不可操之过急。”
“不妥。”
“人心不服,何以教化?若叛乱一起,何以平定?”
一旦地方发生叛乱,必须从金陵调兵遣将,耗时费力,而且叛乱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说真的,在郡县制与分封制之间,庆忌还是更加看好分封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