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父王宅心仁厚,不愿行此有伤天和之事,乃迫使楚军出城一战。”
“而今以儿臣观之,这座绛城处于汾水下游,三面环水。”
“现在时值七月,必有暴雨,若河水暴涨,父王何不调动兵士,挖掘河堤,修筑堤坝,结合这附近的山势,以大水漫灌绛城?”
“嘶!”
一听这话,在场的孙武、伍子胥、伯噽、范蠡以及公子繁,都不由得一脸震惊的神色,暗暗咂舌。
公子熙竟然如此心狠手辣?
要水淹绛城?
话说,这可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想当年庆忌是打算水淹鄢城的,好在沈诸梁、子西等人不愿意投降,也不打算着拉着鄢城的黎庶,跟自己一起陪葬,所以选择出城,跟吴国大军决一死战,最后战死沙场……
对于吴熙的性格,庆忌大致上了解。
此子城府颇深,又深谙兵法,着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
心肠歹毒一些,在庆忌看来无伤大雅。
如之奈何?
要知道,在曲沃武公(晋武公)之后,桓庄之族们在晋国扩张战争中屡立功勋,多有分封。
不到万不得已,庆忌是万万不能使用的!
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
庆忌基本上已经确定,在他百年之后,公子熙多半会起兵作乱,而且以公子熙笼络人心的本事,还有自身出众的能力,跟太子恒分庭抗礼问题不大!
晋文侯出兵平乱,与姬姓诸侯国拥立了周幽王之弟为周天子,是为周携惠王,此时,二王并立。
庆忌没有说话,只是放眼望去,扫了一眼远方的绛城,再仰头望天,看着穹顶之上,早已经密布的阴云。
自那以后,晋国的公族便不再是直接左右晋国朝堂的政治集团。
曲沃的面积比晋国的都城翼还大,这就犯了一个大忌讳。
“若说消极意义,曲沃代翼开了小宗灭掉大宗的先河,对周礼是一种巨大挑战,而今的晋侯失之权柄,与昔日的曲沃代翼也不无关系。”
他的儿子一个个都是人中龙凤,虽也有性格缺陷,也是无伤大雅的。
哪怕是庆忌已经立了吴恒为储君,公子熙都不服气……
那一伙人很快就开始做起美梦,想再演一出曲沃代翼的历史剧。
“这也为晋室敲响了丧钟。自那之后,曲沃武公一脉晋侯,不再信任自己的兄弟子侄,对外人委以重任,以至于六卿做大,把持国政,以有今日之危难矣。”
包括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外交孤立,培植晋国内部反对晋君的势力。
晋献公敏锐的意识到桓庄之族势大,严重威胁着大宗的统治,唯恐自己成为又一个晋文侯。于是,晋献公与大司空士蒍谋划。
到晋文公称霸中原时,作三军六卿,晋国六卿如同一把双刃剑一边保卫着晋国霸业,同时还在蚕食着晋侯的君权,直至三家分晋!
这的确是暴雨将至的一种预兆。
至少,公子熙是在为吴国考虑,为庆忌考虑,并无不妥。
公子熙愣了一下,然后躬身回答道:“儿臣年幼时,听孔夫子、曾叔祖他们讲过。”
曲沃势力不断地向在翼的晋君大宗发起挑战。
但,曲沃代翼之事,也让庆忌不得不慎重。
庆忌难以因为自己的判断,去处死公子熙……
吴熙愣了一下,然后暗暗思索片刻后,回答道:“父王,儿臣以为,晋国曲沃代翼的积极意义,应该是曲沃系子孙,桓庄之族(成师的后裔)居庙堂之高。”
“……”
“儿臣想,若无曲沃代翼,之后的晋文公称霸、晋襄公接霸、乃至晋悼公复霸,晋国长达一百多年的霸业,应当不会出现,或不可持续!”
双方斗争还在继续,而且随着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双方的斗争更加惨烈,直至一方轰然倒下……
“曲沃代翼的六十七年间,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这五位国君被杀,鄂侯遭到流放,同室操戈,何其不幸?”
终于同室操戈,对自己的族人痛下杀手了。
对此,晋国大夫师服当时就指出:建立国家应该本大而末小,即君主的力量、地盘应大于臣下,才能够巩固统治地位。
晋文侯姬仇在位期间正值周幽王之乱,周幽王宠幸褒姒,废嫡立庶。
自然是有他的用意。
周幽王的岳父申侯为立其外孙宜臼为周天子,联合鄫国引犬戎入侵,杀周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申侯外孙、周幽王之子周平王继位。
晋文侯亲自杀了周携惠王!
这就为后来晋国的“曲沃代翼”埋下了祸根。
庆忌微微颔首,又眯着眼睛问道:“那,消极意义何在?”
庆忌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莫名其妙的向公子熙问出这个问题。
知子莫若父!
庆忌何尝不看好公子熙?
最终,曲沃桓叔姬成师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曲沃代翼,又称为曲沃代晋、曲沃克晋、曲沃篡晋。
史称“曲沃代翼第一战”,曲沃败,晋君胜。
庆忌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公子熙,缓声道:“熙儿,你可知道,晋国曲沃代翼的积极意义何在?”
但是晋文侯姬仇当众干了一件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匪夷所思的事情——
“据说曲沃代翼,是晋国一场长达六十七年的内战。”
但晋昭侯分封桓叔的曲沃比晋国都城翼还大,这就破坏了等级制度,肯定会危害其自身的统治地位。
当晋穆侯薨逝后,其弟殇叔发动短期政变而自立。
以“捍卫天子威信”为旗号,蚕食晋侯的领导权,企图夺取晋国政权,取而代之。
作为穿越者,原来是一个军校毕业生的庆忌,如何能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