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既然你知道私闯会场重地,冲撞王驾是死罪,何敢犯禁?”
庆忌意味深长的询问道。
明知故犯?
卜商哪来的胆子?
区区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就敢于触犯法令,日后还了得?
当然,吴国并没有任何一条法令规定,会场重地不得私闯。
不过这冲撞王驾的罪名,却是板上钉钉。
这要看庆忌是否要问责于卜商。
一旦庆忌“心情不好”,处死卜商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难不成,你以为寡人会因为你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法外开恩乎?”
面对庆忌的质问,卜商不禁低下了头,然后肩膀一颤,哆哆嗦嗦的回答道:“大王,还请见谅!”
“小民知道,以寻常之法,断然没有可能参与会试,成为吴国之官吏,故而剑走偏锋……”
卜商一头磕在地上,说道。
这也是庆忌所倡导的。
卜商昂着头,朗声吟诵道: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他的确是能将《皋陶谟》倒背出来,只是不可能那么顺畅,而且很有可能会出错……
“勉强。”
公子恒尴尬的回答道。
一片鸦雀无声!
“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正是!还请大王成全!”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得益于小民早慧,三岁识文,五岁断字,七岁可将《书》中的《虞书》倒背如流,记忆之强,乡人尽皆称道,故而让小民年少得以求学。”
“啪!啪!啪!”
见状,庆忌沉吟片刻后,缓声道:“你把《书》中的尧典背一遍看看。”
相传是记载夏朝之前的新兴王朝——虞朝之书。
“冲撞了大王,非小民所愿也。”
按照卜商的说法,他原本是晋国人,因为吴国的各种惠民政策传到中原列国,所以举家迁移到吴地定居。
“那,寡人便要考考你。”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
“小民的确是先生最年少的弟子,大王若不信,一问便知。”
“只是背诵文章,识文断字之人都会,算不得太大的本事。”
有机会能在十一二岁这种年纪,成为孔丘弟子的,大概就是庆忌的诸公子。
“请大王出题!”
“卜商,你说自己七岁便能将《书》中的《虞书》倒背如流,记忆超强,可当真?”
儒家弟子何其之多?
“卜商,你年少轻狂,寡人可以不跟你计较……听说,你是右丞相孔丘的门生,是否属实?”
这是一个天生早慧,而且可以发愤图强的读书人。
他们的身份尊贵,所以会被特殊对待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