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大王,臣以为,不可贸然吞并郧国。”
治粟内史范蠡缓缓的站起身,朝着陛台之上的庆忌作揖道:“郧地,现在作为吴秦两国之要冲,若我吴国擅自兼并郧国,可能会使吴秦交恶……”
“且不说秦人是否会起猜疑之心,我吴国适才开辟出来的西陲商路——丝绸之路,必经之路就是秦地。”
“若吴秦之盟破裂,两国交恶,恐怕秦人会锁住咽喉要道,严禁我吴国的商旅西行,禁止对外通商……”
闻言,庆忌只是摆了摆手道:“寡人不在乎。”
“丝绸之路,说到底,只是寡人为让天下人睁眼看世界而开辟的。以我吴国现在之富裕,已经不必在乎这三瓜两枣!”
“再者说,一旦秦人主动切断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损失最大的,反而是秦国。”
庆忌这可不是在危言耸听。
实际上,吴国的纸张、茶叶、食盐、丝绸、武器等等,各种各样的商品,在天下列国都备受欢迎,得到追捧。
吴国已经不愁自己的商品没有市场,早就赚得盆满钵满。
郧公斗辛听闻消息,连忙赶来跟庆忌会盟。
“另外,伯噽你代寡人出使一趟秦国,告诉秦人,寡人诚邀秦伯会于少习山。”
时间进入吴王庆忌十八年,即公元前496年,农历五月。
为什么庆忌会断言,秦人一旦切断丝绸之路,禁止吴国对西方通商,损失最大的会是秦国?
说到底,这都是秦人缺乏生意头脑所导致的。
由吴国所开辟出的这一条丝绸之路,其实秦人所能占到的便宜不少。
“二三子,尔等可知晓,我们脚下是何地?”
“郧人而今向寡人献上称臣之表,或可为机会,诱使郧君与寡人会盟,再一鼓而下,灭亡郧国!”
郧公为辛,其弟有怀和巢,斗怀要杀死昭王,想要为其父报仇,被斗辛断然阻止。
直到现在,范蠡总算是庆忌之前要开辟出丝绸之路的深意何在。
“……”
“大王明鉴!”
……
就连作为治粟内史的范蠡,都忍不住眼前一亮。
传说帝辛(殷纣王)之大将余化龙,派三子光驻守武关,于城东北少习山下沟壑间筑石桥一座,遂名“余化桥”,俗称大石桥。
好在郧国只是南方的一个方国,原来楚国的附庸国,即便吴国再不讲武德,一举灭亡郧国,谁敢多嘴?
因为,秦国地处西陲,土地贫瘠,虽民风强悍,但是缺乏商业上的繁荣。
天下早已经礼崩乐坏,吴国也被中原诸国视作蛮夷,庆忌早就不在乎那些仁义道德的虚名了。
秦人彪悍,可以充当优秀的兵源,只是让他们去经商通贸,在没有多少制造业基础的情况下,实在是太难为秦人了。
孙武好奇的询问道。
庆忌与秦伯在少习山进行会盟。
难道,要让秦国重新恢复到过去那种自产自销,勉强自给自足的生活水平吗?
秦伯乐意,怕是秦人都不会乐意。
这样,是不是太过不讲武德?
吴国与秦国,固然早就在八年前订立盟约,互通有无,但是两国的国君却一直都没有碰过面,实在是一种遗憾。
在原来的历史上楚昭王熊轸一行逃往郧国。
翌日,庆忌正式从郢都起兵三万,浩浩荡荡的北上,奔赴西北边陲的郧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