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605章 水淹鄢城
鄢城吗?
庆忌忽然想起来,历史上有这样的一场典型战例。
战国时期,秦将白起率军数万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出敌不意突入楚境。
在白起带领下,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打并占领了楚国在汉水流域的要地邓,一直到达楚国的别都鄢。
秦军在鄢城遭到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而秦国军队孤军深入,不宜持久。
于是,白起利用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
然后开渠灌城,水入城为深渊,鄢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数十万……
鄢郢之战,成就了“人屠”白起的赫赫之名,白起因而受封“武安君”,名动天下。
话说,受封为武安君的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如白起,如李牧,如苏秦。
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这不是单纯的一个将领所能背负得起的骂名。
他只是逼着楚军出战,顺带挖一条百里长渠,开发一下这一处鱼米之乡。
面对庆忌的询问,孙武是无言以对的。
“大司马,除此之外,你可有更好的对策,可为寡人攻下鄢城乎?”
好在,跟在庆忌身边的,只有孙武、伍子胥、伯噽、范蠡,以及公子恒五个人,都是心腹之人。
趁着这样的势头,庆忌写了一封亲笔信,邀请楚将沈诸梁、芈稽出来看一看。
庆忌是真的要水淹鄢城吗?
不一定。
沈诸梁作为主将,不便于出去,故而让芈稽作为使者,来到百里长渠瞅一眼。
“大王!”
这折寿之说,固然是玄之又玄,但庆忌又怎能没有一些顾虑?
“大王……”
“这鄢城之内,有楚国军民十多万,可能不下二十万人!”
庆忌于是带着孙武、伍子胥、范蠡等一众将领,来到夷水以及西山长谷勘察地形。
范蠡忍不住眉头一皱,说道:“修建一条百里长渠,以水淹鄢城,固然可以助我吴军取得大胜。”
孙武,从来都不是一个会心慈手软之人。
历史上的白起,是因为孤军深入,不能打持久战,所以才选择水淹鄢城。
闻言,庆忌的心里,亦是颇为感动的。
……
东汉时期,南郡太守王宠在此基础上又开挖木里沟渠,使灌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宜城从此成为鱼米之乡……
谁谓长渠千载后,蛮流犹入故宜城。
“臣,万死不辞!”
要不然一旦传扬出去,怕是有损于庆忌的名望。
吴军则是不一样。
十日后,挖成了水渠的庆忌,下令开凿一下河堤,只是淹没了鄢城一些,不及膝盖之处。
只是,孙武始终是认为,水淹鄢城的战法,太过极端了。
只是水淹鄢城,造成的恶劣影响太大,孙武都可以预料到,世人会如何批判吴国,对吴国口诛笔伐。
没想到伯噽在这种时候,还能以身作则的站出来为庆忌挡灾。
庆忌这样,杀戮太重,有伤天和,恐怕会遭人唾弃,折寿短命!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且,这对于庆忌的名望,是极为不利的。
正如“杀皇帝”的事情,是被司马昭、刘裕刷新的底线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