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585章 万国来朝
三年后。
时间进入吴王庆忌十七年,即公元前497年,农历六月。
天下的格局,已经相对而言趋于稳定。
自从庆忌让田穰苴、范蠡率兵从周郑之地撤回国内,与晋人订立弭兵之盟后,吴国的势力就从中原撤出,至此晋国成了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
齐、鲁、卫、宋等北方列国,都相继遣使,臣服于晋,甚至是原本属于吴国的附庸国。
徐、蔡、钟吾等淮泗之地的小国,迫于晋人的强势,都不得不改弦更张,向晋国称臣纳贡。
就连庆忌,都已经遣使跟晋国修好,摆出一副与世无争,和平发展的架势。
吴军不敢北上,晋军也不敢南下。
天下新的格局由此形成。
在这个时候,吴国得以投入所有经历,在国内大兴土木,修建官道。
不过,这都是拿人命堆出来的。
众多的劳役,除了一定的戍卒、徭役、囚犯,更多的则是来自东nan亚一带的土著。
朱蒂一行人,可谓是劳苦功高,为吴国,为华夏开辟出了一条东西方文化、经济上交流的丝绸之路。
吴国跟当年的楚国一般,地大物博,同时地广人稀。
显然,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受过了一些关于华夏礼仪上的训练,故而有了这样协调的动作。
二百多人一起端坐在陛台之下,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以一种肃穆的神色和姿势,坐在那里。
持续三年的和平发展,让吴国的国力,也是更上一层楼。
昆仑奴(庆忌命名)!
正是这几十万的“昆仑奴”,才帮助吴国,披荆斩棘,修桥铺路,完成了三年之内,官道在吴国各个郡县大行其道的奇迹。
再者,便是三年前开拓的西南三郡,还有不断的搜山检海,鼓励生育得出的人口。
此时吴国有十六郡,二百一十六座城邑。
“参见大吴王!王上万年!大吴万年!”
在多年后,他们都会返回自己的故土……
万国来朝!
早就等候在奉天殿外边的西方番邦小国的使者,便都整齐有序,低眉顺眼的进入大殿当中。
原本五千人的商队,回到吴国只有一千多人。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华夏诸国当中,那一位国君,比庆忌更有权势?
没有!
这其中,除了路上被盗贼所杀的人,绝大多数的士子都留在当地,学习当地的语言,教化众人。
当然,这还得益于吴国的各项惠民举措,吸引了许多中原列国的黎庶迁移到吴地定居。
在这其中,就包括了波斯帝国的使者!
……
若是庆忌图谋称霸,则是可能丧失掉南方九郡的一些控制权……
有一百四十二万户,民七百一十六万口!
称孤道寡多年的庆忌,隐约之间,便有了这种唯我独尊的气势。
但是在庆忌看来,在吴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所以,宽阔的官道之下,实则是皑皑白骨……
他们有一个全新的名字——
一副不怒自威的态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