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515章 南阳有王气
伍子胥的这一席话,说得庆忌不禁为之心怒放,颇为心动。
不错!
现在的吴国,完全是有能力跟晋国争夺霸主的地位。
实在打不过,在中原逐鹿失败后,吴军还能退守荆地,借助各种天险关隘,阻挡南下的诸侯联军。
伍子胥其实不缺乏战略目光的。
他擅自出兵伐郑,为的就是能让吴国早一日进入中原,陈兵于洛邑,击败晋国,然后帮助庆忌成就一番霸业。
但,这是不是有些过于急切了?
冷静下来后的庆忌,还是不敢直面晋国的锋芒。
晋国现在的势力仍旧是如日中天,居高不下的。
别看晋国此时跟周王室一样,晋侯的大权旁落,军政大事为韩、赵、魏、范、中行、智六卿所把持。
最关键的是宛地(南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由此可见南阳的重要地位。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
“大王,荆国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了。”
晋国六卿,实力强大,单个拎出来都能跟卫国、宋国这样的中等国家一决高下。
所以,庆忌的顾忌就在这里。
“子胥,你有何看法?”
南阳、颍川一带是夏人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夏之根,夏人生活于此,最早的都城也选择在邓林。
“除了交通不够便利之外。大王,臣以为宛地完全具备了作为吴国新都的全部条件!”
六合一的话,堪称是天下无敌。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为了有效地治理九州,大禹特地修建了一条可以贯通各地的道路——夏路。
南阳,不止是包括宛地,还有邓、申、巢……
庆忌愣了一下,没有说话。
这也让庆忌想到,南阳的确是有资格承载吴国的国运。
伍子胥缓声道:“大王若不愿冒险,及早的北上逐鹿,也可在荆地设置郡县,完全变作我吴国的城邑土地。”
伍子胥和范蠡之所以有些事情支支吾吾的,实在是不好直说。
“待天下有变,则大王可率兵北上,长驱直入,一举定鼎中原,成就一番王霸之业!”
“若取缔荆国,则我吴国当更有余力北上。”
庆忌摆了摆手道。
这个时代,即春秋战国时期,宛地已成为天下的八大都会之一。
荆国的设立,只是庆忌为了照顾一下楚人的感受,拿来过渡一下的。
如果时机成熟,荆人归心,庆忌未尝不可取缔荆国,直接设置郡县制,纳入吴国的版图当中。
此时,有了范蠡的谏言,庆忌脑海里也萌生出迁都于南阳的想法。
“宛地,及其附近城邑,临近于中原,坐控南北,西面是楚,北面是成周,以及郑、许等诸侯国,有山有水,遍地是沃土。”
见到国君不采纳自己的计策,伍子胥也并不沮丧。
庆忌闻言,有些哭笑不得的道:“少伯,怎么你也跟子胥一般,说话这样吞吞吐吐?有话直说。”
顿了一下,范蠡又正色道:“大王,臣已经为吴国谋划过。”
夏路连通九州,而南阳是其交通轴心。
贸然北上争霸,这并不符合庆忌为吴国定下的国策。
庆忌没有立即做出判断,而是打算认认真真的听取一下范蠡的意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