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503章 君臣信任危机
伍子胥谋反乎?
他不敢,也不会,更不想。
庆忌是一个占有欲极强的国君。
生性多疑。
跟嬴政、曹操、朱元璋这些皇帝一般,庆忌有些刚愎自用,对于自己的臣下暗暗多有猜疑之心。
饶是如此,庆忌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信任伍子胥,才会将伍子胥留在荆国担任令尹,操持荆国的军政大事。
伍子胥想造反,自己建立一个国家,其实易如反掌,难度并不大。
因为庆忌留在荆国,专门负责牵制伍子胥的田穰苴,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这一次伍子胥自作主张,出兵伐郑,甚至还一路打到了郑国的都城新郑,是出人意料的。
庆忌是不会原谅伍子胥的这种行为的。
不可否认,伍子胥文武兼备,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良将,而且为庆忌出生入死,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一点无可厚非。
在这一点上,伍子胥明显是缺乏了大局观。
因为庆忌一直都将吴国的兵权牢牢的握在手里。
“人心隔肚皮!伍子胥现在违抗王命,率兵进攻新郑,大有灭郑之势,晋国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庆忌“好欺负”,要是人人都学伍子胥这样,来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让庆忌不得不怀疑,伍子胥有了不臣之心。
范蠡忧心忡忡的道:“大王,现在还不能确认,伍子胥是否有谋逆的心思。然,不可不防。”
庆忌闻言,只是摇摇头道:“不管伍子胥出于什么缘故伐郑,抗命不从,是事实。”
“伯噽,你愿意作为使者,去向伍子胥传达寡人的命令吗?”
什么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郑军伐荆国的时候,庆忌之所以让伍子胥、田穰苴固守荆国本土,不必贸然出击,是想遏制战况进一步恶化。
“伍子胥这一次伐郑,可能是急功近利,并没有忤逆大王诏令之心意。”
但,这并不符合庆忌对于吴国未来几年的规划。
按理说,伍子胥、田穰苴打了胜仗,为吴国开疆拓土,庆忌应该高兴的。
倘若庆忌这一次不但没有责罚伍子胥,既往不咎,世人可能会称赞庆忌贤明,有容人之量。
闻言,庆忌只是眉头紧锁,没有说话。
张弛有度。
郑军的实力不咋地,被伍子胥、田穰苴率兵击败,主力大军几乎被全歼。
郑国现在是晋国的小弟,吴军欺负到郑人头上,晋国岂能坐视不管?
跟晋军一战,庆忌还没有做好准备。
伯噽正色道:“为避免伍子胥真的有反叛之心,请大王另外派一支军队,进入荆地,以备不测。”
伍子胥伐郑,率领的兵马大多数都是从荆地招募的,真正吴军士卒只占据一部分。
一旦战胜还好,若是战败,给吴国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是极为恶劣的。
公然违抗庆忌的王命,即便伍子胥是出于好心,好心办坏事,庆忌也绝不能姑息。
伍子胥见到有机可乘,就率兵大举进攻郑国,生怕贻误有利的战机,这一点是可取的。
这一切的起因,都是郑国出兵攻打荆国导致的。
“不过,请大王一定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