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485章 鸡兔同笼
整整半个时辰过去,晏婴、季札、孙凭与孔丘,都没有能解答出庆忌的那一道数学题。
眼看着天色渐晚,日落西山,庆忌终于是摇摇头,说出了正确答案。
“最终答案,是梨657个,果343个,梨之价803文,而果之价196文。”
“……”
闻言,晏婴等四人都有些发懵,学堂当中的诸公子,也都一头雾水。
季札好奇的询问道:“这一答案,不知大王是如何解答出来的?”
“二三子且看。”
庆忌轻笑一声,旋即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解答。
这道数学题的公式,被庆忌在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
值得一提的是,黑板与粉笔,也都是庆忌的首创。
比起庆忌之前出的那一道数学题,可谓是简单的多。
说着,庆忌还擦掉黑板上已经罗列出的数学公式,再一次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数字。
季札指着黑板上的一个句号,疑惑的询问道。
“这鸡的数量更容易得出,三十六减十四,即鸡有二十二只!”
“这是加减乘除法,加号、减号、乘号、除号。”
所以,庆忌也不得不敬佩自己的祖先。
著名的“庭燎求贤”典故中,齐恒公发布求贤令后,让人在宫殿面前燃起火炬,准备随时接见各地的贤才。
鸡兔同笼!
在场的人都为之懵逼。
“三减一等于二。二乘以二等于四,反之,四除以二等于二……”
跟现代的黑板、粉笔有所不同,不过效果是一样的。
“大王,这又是什么符号?”
4/7x343=196(文)
“还有另一种解法。”
前世的阿拉伯数字,以及加减乘除法,甚至是简化版的九九乘法表,都一一传授给众人。
庆忌平日里批阅政务,就经常会碰上这种问题。
不过,时间问题,主要是看谁的脑筋转得快一些。
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
“这是句号。还有逗号、感叹号……”
读完再读,一遍遍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
“对应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写作,不论是用竹简也好,纸张也罢,都不会划分符号。
吴恒连忙回答道:“若按照父王传授的窍门,所有的兔子都‘隐去’两只脚,即以三十六乘以二,得七十二只兔子。”
但是,很快读完,以后没得读,岂不很痛苦?
要知道,古代书的产量是很低的,市面能找到的书的种类也很少。
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故而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
不过,庆忌发明造纸术之后,就有大量的书籍,如《尚书》、《易经》、《诗经》等书籍就被抄写出来,流通于市场上。
庆忌有心改变现状。
庆忌颇为好奇。
梨每个价:11÷9=12/9(文)。
庆忌是有心将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法以及标点符号都推广出去。
如孔丘、季札等人这般,时常手不释卷,一本书籍就能看上几十遍,读得滚瓜烂熟。
春秋战国时代不但发明了十进位制,还发明九九表。
这是什么符号?
鬼画符?
好为人师的庆忌,见到众人都是一副不解的模样,旋即届时道:“这是一种数字,1、2、3、4、5、6、7、8、9、10,对应的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父王!儿臣解答出来了!”
“你是如何解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