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417章 衰落的春秋小霸
庆忌是没想到白公胜如此胆大妄为,敢于派人行刺沈诸梁。
好在,白公胜派出的刺客固然没有杀死沈诸梁,但也将后者重伤,使其难以再领兵作战。
白公胜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不必吴国从中作梗,使白公胜得到前线楚军的指挥权。
庆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按照预定的计划,于明年开春,正式出兵伐楚即可。
“大王,随着晋军的介入,新郑的战事已经陷入僵持,楚军怕是会退其锋芒,转攻为守,与郑晋联军周旋。”
伍子胥皱着眉头道。
“楚人这般做,无可厚非。寡人现在最在意之事,莫过于芈胜能否在明年开春之前班师回朝,然后在郢都发动兵变。”
庆忌意味深长的说道。
毕竟,如果楚国能发生内乱,届时吴军进攻楚国,将会更为顺利,也能避免付出更大的代价去攻城略地。
郑国与鲁国、卫国、宋国一般,属于中等国家,国力不强也不弱。
过了半晌,庆忌这才缓声道:“子胥,依你之见,寡人若暗中知会郑伯,使其答应与楚人议和止戈,再使芈胜得以班师回朝,不知可否?”
而北方的晋国,曲沃一族对晋国公室的斗争取得了绝对优势。
“可想而知,今年的楚国势必歉收,甚至于不得不向我吴国求购粮食的地步。”
在对外政策中,郑时而亲楚,时而亲晋,但大多数时期亲楚。
在伍子胥看来,白公胜靠不住,郑侯也不一定靠得住。
“此乃天赐良机!不,是大王的英明决策!”
郑伯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之名为自己谋私利,兼并了周边小国,侵夺许国。
但,随着战事陷入拉锯,被武装起来的郑人,也能拉起一支不下十万人的军队。
这一回能被楚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取十多座城邑,并打到国都新郑,是因为郑国之前全然没有防备,这才让楚军得逞的。
伍子胥忍不住恭维一句,又道:“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无足够的粮秣,远在郑地的楚军也无以为继。”
但子产之后,郑国仍复如旧,国家已势不可为。
郑昭公即位后不久,权臣祭仲入宋时为公子突岳父雍氏所迫,改立公子突为郑国国君,是为郑厉公。
且不说能不能楚人灭掉郑国,即便能成功灭郑,楚国也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干涉宋、卫、鲁等国,还助齐国赶走入侵的北狄。
郑国自郑襄公开始,七穆轮流执政,掌控国家大权,而郑国国君则势力大衰。
毕竟,伍子胥这样的人,是断然不可能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现在,楚国各地的黎庶都忙着锻造铜铁武器,或入山狩猎,以此牟利,而疏于打理田间的杂草,疏于耕作,甚至是荒废了土地。”
南方的楚国早已不尊周王室号令,求加爵位不成之后自立为王,并大肆兼并汉水诸姬,直接面对郑国。
然高渠弥与祭仲不敢迎郑厉公复位,于是立公子亹为君,是为郑子亹。
此时,郑国在位的国君是郑献公虿(chài)。
可惜的是,郑国的好景不长。
庆忌静默良久,陷入了沉思。
不久,齐国攻郑,郑子婴被杀,郑厉公由边邑入郑,复位。
庄公知道后,责问平王,平王竭力否认,以致“周郑交质”(即互相交换质子,郑国以世子郑昭公,周王室以太子王子狐),并进行战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