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337章 大争之世
在这个大争之世,什么样的国君,才能被称之为“霸主”?
国力、名望,缺一不可。
总而言之,就是自己与国家的影响力。
所以齐侯杵臼才会这般不遗余力的敲打齐国附近的小国,同时笼络宋国、卫国,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甚至是鲁国,也被杵臼帮助过。
当年鲁昭公实在不能忍受三桓的专制,与藏昭伯与郈昭伯一同向季孙氏发难,三桓中的孟孙氏与叔孙氏出兵协助季孙氏共度难关,三桓兵合一处,打败了鲁侯的亲兵,攻杀了郈昭伯。
鲁昭公兵败逃亡齐国,齐侯杵臼闻讯便亲自带兵去慰问,并当场答应送给鲁昭公两万五千户人口和土地作为奉养之用。
因为杵臼认为,鲁国既然未立新君,鲁昭公就仍然是鲁国的国君。
齐国与他来往就是与鲁国来往!
如果出兵侵伐鲁国,就是代鲁君伐逆,可使齐国获胜。
杵臼利用安置鲁昭公,大获其利!
大家害怕的是团结的晋国!
直到十多年后的现在,杵臼这才敢于以霸主的名号,联合诸侯伐吴。
杵臼认为,齐国尚不可以直接与晋国对抗,所以只能答应赴会。
一听这话,众将都禁不住两眼放光。
在平丘之会上,诸侯们受到晋国的谆谆教诲,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杵臼认为齐国还是暂时低调比较现实。
若在错误的时机逼迫晋国人太紧,反而促使六卿团结,一致对外。
叔向依礼对杵臼说明这次会盟的规定和意义,明确表示齐国必须参加这次盟会。
“郯、莒、薛、邾、滕五国,此番跟着齐人一起伐吴,罪无可恕。大王盛怒之下,灭掉郯、莒、薛、邾、滕五国,亦是无可厚非!”
孙武的这个法子,可行!
这一次联军伐吴的国家,有齐、楚、宋、卫、鲁、滕、薛、邾、莒、郯、曹、陈、顿、许、徐、钟吾、蔡十七国。
庆忌摇摇头,将目光放在一直不发一言的孙武身上,问道:“孙卿,汝有何看法?”
当时晋昭公与诸侯国君同观兵车,连续三次检阅部队,诸侯震惊。
晋昭公带领着六卿当中的五卿,率各家军队共四千乘兵车进驻卫国,并告诸侯,再次会盟。
“然,大王若欲成霸主之势,光靠强兵而无法服众,必须兼具仁德。”
这让杵臼暗暗地下决心还要与晋国缩小差距!
不得不说,晋国的国力的确强大得可怕。
而被中原诸侯承认为霸主,即便没有霸主之名,没有霸主之实,吴国也能逼迫楚人不敢轻举妄动。
晋昭公认为这便是晋国再次树立霸主权威的最好时机。
国君有齐侯杵臼、曹伯通、胡子豹三人,卿大夫如乞丐上卿田乞等,上百人!
昭公派叔向去见周景王,取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号令诸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