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312章 有仇不报非君子
在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使用重农抑商的政策的,那是无可厚非的。
举凡天下,不是农耕,就是游牧,在没有进入到工业时代之前,没有第三种选择!
所以,在利用完商贾们,富裕了吴国后,庆忌可以选择将他们当中实在太过贪婪的人一脚踢开,继而保护住本土的农业。
因为从古到今,还真的没有一个国家或王朝,真的是因为富裕而强大的。
齐国有渔盐之利,但自身也注重农业。
至于历史上的那个号称十分富庶的宋朝,似乎称不上强大……
“伯噽。”
“臣在!”
伯噽立马站了出来。
“何况血气方刚之人?”
文种声称将不惜睡在草垫上,枕着盾牌,不做官,和仇人不共戴天!
一听这话,群臣都不禁面面相觑。
庆忌微微颔首,说道:“二村私斗之缘故,在于争抢大泽湖之捕鱼权,造成五人死亡,二十余人重伤残疾!”
历史上的私斗之风,本就长盛不衰。
“寡人深知,我吴国的男儿都有血性,血气方刚,只是未曾想民间私斗成风,甚至大规模斗殴,引发此等惨案,着实令亲者痛仇者快。”
就连孔子都认为“不复仇而怨不释”。
左丞相文种赞同的道:“大王,若臣一般,居父母之仇,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他原先是典客,官居九卿,专门负责吴国的邦交大事。
“贻害无穷也!”
“臣,谨遵王命!”
有的还借助外力,因而游侠、刺客应运而生,卷入其中。
“大王,这恐怕并非易事!”
有的因自尊受到侵犯而报仇,如范睢就以“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而闻名。
复仇与私斗纽结,个人之间的争斗忿怒常转为宗族家庭血缘集团间反复不解的仇杀。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上到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于个人的仇杀是十分推崇的。
孟尝君田文则更是离谱。
孟尝君过赵,赵人闻其名都来观看,原以为他是魁梧大人,不料竟是个矮个子“小丈夫”,都笑他,孟尝君感到受辱,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而去。
有的是为君主或国家报仇,如齐襄公复九世之仇而灭纪国。
一人被杀后,为了预防其亲族后人为其报仇,就不得不得其亲属全部加以杀戮。
季札喟然长叹道:“即便大王拘禁凡事者一时,可能拘禁一世乎?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将他们分别迁居于异地,以避免再度发生此等惨事!”
人们复仇私斗的原因千奇百怪。
瞧瞧,文种说的这是什么话?
太宰季札回答道:“已然听闻。听说大王已下诏将参与者全部拘禁?”
“这不失为一个解决之法。然,治标不治本!”
哪怕跟他一样儒雅的人,也无法容忍杀害父母的仇人。
“一年死三百,十年死三千,百年死三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