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25章 与民争利
范蠡所提出的这一番论言,着实是无懈可击的。
齐国有属、县、乡、卒、邑五个不同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政令得以层层上达,畅通无阻。
而吴国虽有县、邑、乡、都等不同的行政区域划分,却都互不统属!
莫说是国家遭遇战事,恐怕就是寻常的政令传递,都要在路上耽搁不少时日。
所以,庆忌这才迫切的想在吴国建立县制,县下辖若干乡、都、亭、里,各置一长,以加强吴都与各地的联系。
一众公卿大夫都无法辩驳范蠡,但又不服气!
因为他们心中所不满的,是自己这样的封君,以后在地方上要听从县令的差遣,不得插手地方政务!
对于自己的封地,最基本的治理权都没有,他们如何能甘心?
“再说平籴法。”
范蠡又趁热打铁,趁着公卿大夫们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此揭过,道:“国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户余粮,防止商贾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贾抬价伤民,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有何不可?”
顿了顿,范蠡又冲着申息、被离等一众公卿大夫讥笑一声,道:“二三子这般极力反对国府推行平籴法,莫非是早已跟那些见利忘义的奸商沆瀣一气,图谋趁着灾荒之年大发横财乎?”
“二三子这般极力反对,究竟是何居心?尔等岂能为一己私利,而枉顾国家大义?”
“或四者皆是?或四者皆不是?”
“你!”
夏、商两个朝代,一直在尽力东扩,试图征服东方的东夷人。
但,庆忌岂能遂了他们的心愿?
自始至终,庆忌都是高高的坐于陛台之上,一副不怒自威的态势,不发一言。
上大夫被离见状,不得不硬着头皮回怼道:“治粟内史,纵使平籴法可适用于我吴国,盐铁专营之制,与民争利,岂不荒谬?”
“二三子这般极力反对国府推行平籴法与盐铁专营之制,只说与民争利?此‘民’是何民?是卿士?是农人?是工匠?是商贾?”
“这……”
“吴国居于东南一隅,比邻大海,盛产鱼盐,且有铜、恶金(铁)之矿。”
“大王,范蠡诽谤朝臣,便是在藐视朝堂,藐视大王!臣请大王将范蠡治罪,以儆效尤!”
“而齐国接壤中原,得益于地理位置之优越,是故常年经受大周风气之洗礼,能接受盐铁专营之制,并无不妥!”
顿了顿,范蠡掷地有声的道:“人所共知,盐铁之业,是为暴利之业!故而人人能为此等暴利铤而走险,追求暴富!”
“你怎能凭空污人清白!”
“上大夫此言差矣。”
计然、孙凭、孙武、伯噽等人立马叫好喝彩起来,力挺范蠡。
直到商纣王时期,华夏人这才迫使东夷部族臣服,但随着武王伐纣,周灭殷商,东夷人再次叛乱!
不得已,周天子只能派姜子牙在东方立国,这就是齐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