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93章 尴尬窘境
毕竟沈尹戍说到底还是楚庄王的曾孙,楚国苗裔,又是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在楚国颇有名望,人缘极好!
再加上,沈诸梁自己也是年少成名,被楚人寄予厚望的青年俊杰。
所以孟嬴左思右想,权衡利弊之后,还是觉得不问罪于沈诸梁,不追究沈尹戍的丧师辱国之罪!
吴人送来的沈尹戍遗体所在的棺椁,也已经被安葬于都城之外,草草下葬。
“沈诸梁请增派援兵于潜邑,以期大败来犯之吴军,不知二三子以为然否?”
孟嬴并没有选择乾纲独断,而是让一众公卿大夫一起商议。
闻言,陛台之下的大臣都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不多时,令尹囊瓦首先出列道:“大王、国太,臣以为不可再大动干戈,增援潜邑。潜邑有兵马数千人,兵精粮足,足以守备潜邑无虞!”
“而沈诸梁所议增兵者,仓促之间,楚国何有多少兵马可增援潜邑?”
“吴军凶蛮,暂不可力敌,其父沈尹戍率众八万人,尚且尽数折于吴地,何况沈诸梁?他能坚守潜邑已经实属不易,何以贪功冒进?”
“哼!”
“然,无需十万,臣相信以沈诸梁之能,增派万余人亦可拖住吴军,以至大破吴军,转败为胜!”
囊瓦冷哼一声,瞪着子西道:“申公子,如你所说,向潜邑增兵万余人不难。但,你如何能保证沈诸梁不为吴军所败,重蹈其父沈尹戍之覆辙?”
囊瓦也被子西怼得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子西恨声道:“令尹,楚吴两国之国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然吴军凶悍,与我楚军交战多年,往往以少胜多,胜多负少,岂能不足为虑?”
“这倒不是。”
这让他们如何能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闻言,子西坦然笑着道:“我相信沈诸梁的能力,我愿以身家性命,为他担保!沈诸梁若兵败,我熊申愿意以死谢罪!”
一听这话,孟嬴不由得微微颔首。
“或者,你又怎敢保证,吴国会不会再度增兵?”
“待时机成熟,我楚国再集结大军,一举大败吴军,收复失地,岂不妙哉?”
话音一落,一众公卿大夫都不由得直点头。
相较于令尹囊瓦,其实孟嬴的心目中更宁愿相信子西!
盖因子西是真正的正人君子,有着上古贤风的一代名臣!
子西是已故的楚平王之庶子,熊轸的兄长。
“申公子此言差矣!”
所以,孟嬴对于子西亦是颇为感激,将他封为柱国、左徒,跟令尹囊瓦并列,一起操持国政。
毕竟,每当楚国对外进行战争的时候,各地的封君都会出动兵员,粮秣辎重,不得不响应楚王的号召。
“大王,国太!”
对于囊瓦的这种主张,子西大为不满。
“大王,退兵而议和于楚国吧!”
“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