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从县委大院到家中,步行要将近两个小时,开车就是三十多分钟,迎着夕阳,愈彦将车开得飞快,一路飞奔回家。
家在县城以南几公里外的桃城第一职业中学,正是愈彦的父亲愈正书的任教之地。第一职业中学是桃城效仿各地兴起的实验中学而打造的一所集师范教育、职业高中和中专院校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创办的时间不长,在桃城的影响极大,不少富裕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考不上中专或是桃城一中的高中,就会钱来职中上师范或是职高,可以解决非农户口,并毕业后安排正式工作。
虽然学费很高,但报名者依然络绎不绝,在90时代,非农户口和正式工作的诱惑力之大,足以让学生家长将辛苦一辈子的积蓄全部用来投资在教育上面。或许,教育产业化之所以兴起,也和许多有钱没文化的家长盲目认为用钱就可以买来知识的错误认知有关。
不过别说在桃城如此,在别的区县也是如此,九十年代,一个中专生的分量比起后来本二本三的大本还要重,农村出身的孩子,以跳出农门为最大的奋斗目标,考上中专不但可以摆脱农民的身份,拥有非农户口,还可以分配工作,又比上大学少三年时间可以为家中节省不少金钱,因此考取中专成为无数寒门学子的首选,也导致中专的录取分数之高,甚至一度超过重点高中。而中专的录取比例之低,基本上一所乡镇中学一年只有两三人考取!
由此也更可见愈彦身为山鲁大学高材生的珍贵。
一进职业中学的校门,熟人纷纷冲愈彦招手问好,一个个热情洋溢的笑脸在眼前闪过,朴实、真诚,让愈彦心中十分舒坦。比起市委之中形形**的众人心思各异的笑脸,还是亲朋好友的笑脸更让人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亲朋好友之间的问候,不因愈彦市委一秘的身份,而是对他考取山鲁大学的敬佩。
职业中学占地面积不小,足有上千亩,除了教学楼之外,教职工宿舍都是单独成院的平房,愈彦的家位于学校的职工宿舍的偏东南,是一户独门独院,三间正房,两间偏房,院中还有十几棵果树,正是果实累累的季节,苹果、犁挂满枝头,果香四溢。
院中还有几块菜地,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菜,院子的一隅还有一个鸡棚,养了十几只家鸡,正喔喔咯咯叫个不停。
一见愈彦回来,最先出来迎接的不是爸妈,而是小白。
小白长着一个黑鼻子,两个大耳朵上各有一片黑,背上还有一块黄,好玩的是,它的尾巴也是黑尖。小白是愈彦养大的老狗,愈彦上大学之前它就来到了愈家,到现在,已经六年了。
刘桂芳今年48岁,显年轻,也戴眼镜,齐耳短发,步子轻柔,举止文雅,一看就有知书达礼的温良和贤妻良母的谦恭,她慈爱地拉住愈彦,笑道:“怎么这么晚才回家?愈鹏他们几个都等你半天了。”
愈鹏、罗勇和姬生方同时起身,都装得挺像,好像真的才知道愈彦回来一样:“愈哥回来了?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不说一声,哥儿几个好出去接你。”
她的端庄与可爱,她的明净和悠远,正是愈彦刻骨铭心的思念……姚雨。
在和父母说了几句话之后,愈彦就慢悠悠地来到了院中,他一出现,三个正在假装干活的家伙立刻就围了上来。
愈彦最爱吃妈妈亲手煮的五香生米,而且很显然,愈鹏三人正在大吃特吃的生米本来是为他准备的,他就一个箭步向前,左手推开愈鹏,右臂撞开罗勇,双手一抱,就将一盘水煮生米抢在了手中。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于愈鹏、罗勇和姬生方几个和愈彦从小玩到大的伙伴,愈家就和他们自家没什么区别,三人今天都从县城过来吃饭,最爱人多热闹的刘桂芳乐得合不拢嘴。
“愈哥,我就跟在你后面跑跑腿、干点零碎活儿还行,你来挑大梁,我不行,你瞧,我的肩膀多单薄,一压就弯,不过要说投机取巧的事情找我就对了,肯定办妥。”
“啪”的一声,愈正书的已经风烛残年的眼镜再也禁不起一次高空坠落,当即摔得粉身碎骨,在为愈正书服务了十年之久,终于寿终正寝了。
愈鹏几个家伙,听到他来了也不出来迎接一下,愈彦就知道肯定是姬生方的主意,姬生方鬼主意最多。他顺从地跟着母亲向屋里走,假装一抬手一不小心一下就打掉了愈正书的眼镜。
“滚!”
“就知道是你小子故意使坏。”愈正书佯装生气,却还是任由愈彦为他戴上了新眼镜,感觉眼前的景象确实清晰了许多,才知道愈彦所言不虚,不过还是嘴硬,“以后不许耍招了,听到没有?”
愈正书的身后跟着系了围裙的愈彦的母亲刘桂芳。
只一句,愈彦一下就屏住了呼吸!
“愈哥,兄弟们都想跟着你干,成天在家里混真是没什么意思。”
眉粗、眼大、鼻阔,穿一身灰衣,正是愈正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