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张首辅不得已,只能上书请罪,闭门思过,推辞首辅一职。
然而黄宜安知道她并没有那个意思,遂笑着回道:“这些事情,太后娘娘和陛下从来都不跟我说,我也从不多问的。”
英国公府愿意拥护皇帝,出让些利益,然而那些人却未必愿意。
黄宜安又半认真半打趣地笑道:“不过,英国公府是个例外。你看当初那么多开国功勋,能够传承至今且盛宠不衰的,也就你们张家一门了。”
黄宜安听罢,笑道:“哪里有你说得这样恐怖。况且,即便是真的如此,那也不是陛下能够做得了主的。”
黄宜安看了张溪一眼,笑道:“这我可不敢说。不过,老话儿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觉得用在朝堂百官中间,再合适不过了。”
英国公府乃武将世家,根基不在京城,而在西北军中。英国公一向御下甚严,又简在帝心,张圭想要动他并不容易,要不然当初张圭也不会答应做说客,劝服冯永亭收手了。
虽然祁钰大婚后就开始亲政,然而眼下的朝堂,依然牢牢地掌控在请罪思过的张圭的手里。
张溪会意一笑,抿唇不语。
“原本事情到这里就差不多平息了,可谁知前日朝会上,户部侍郎李幼兹上书,首倡‘夺情’之议,内阁诸臣亦纷纷附和,并援引前朝事例,恳请张首辅夺情视事。
张溪听了,深深地看了黄宜安一眼,问道:“你很了解陛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官不仅仅意味着竭忠奉上、一心为公,还有青史留名、荣华富贵。可惜上有张圭压制,青史留名实在很难;后有新政推行,荣华富贵也将难保。
黄宜安笑道:“若是所有的人都能跟你们府上一个想法,这次的事情就不会闹得这么厉害了。”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会意。
可是那些上蹿下跳的官员却不一样,他们各有立场,本就与张圭政见不同,一直受其压制,心中积怨已久,更兼如今被新政损害了利益,眼下好不容易抓到机会,自然要竭尽全力要置张圭于死地。
张溪这话问得有些过分,或许还有些“不怀好意”——皇后擅自揣度帝心,妄议朝政,那可是极大的罪过。
皇后不比公主,威严更甚,束缚自然也更多。
宫中的生活十分单调无趣,更何况她又是重来一世,无聊更甚,即便有寿阳公主姐妹三人不时来坤宁宫寻她玩耍,也总觉得不尽兴。
张溪吃了颗定心丸,心头一松,笑道:“先祖在土木堡之变中,为救驾而死,后人不敢辱没先祖遗风,唯竭忠尽智侍奉陛下而已。”
张溪闻言十分遗憾,叹息道:“想去年赏桂之事,仿佛就在昨日,谁知命运多变,如今想起来,直让人唏嘘感慨。”
张溪想了想,道:“你觉得,这次谁会是胜利的一方?”
黄宜安想起去年七月间到英国公府赏早桂的情形,不由地叹道:“宫禁森森,要出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连寿阳去年出宫去英国公府赏桂,都是到两宫太后面前软磨硬泡了许久才求来的,我就更不敢奢望了。”
张溪闻言,深以为然,随口问道:“你觉得,此事最后会如何收场,陛下和太后娘娘有何谕示吗?”
命运之翻覆多变,真是让人无从捉摸。
打赏没有具体地统计过,但是根据上架前后的粉丝值,应该在三万左右。后续加更会奉上~日常求月票~(`)比心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