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07章 为了父亲(一更)
张澜闻言了然。
武宗皇帝在位时,哈密卫再次失陷,许多大齐的官员和百姓亦被高昌王趁机拘系、驱使。
看来,这姑娘一家便是那时成了“高昌国人”的。
难怪别人都不愿意搭理他这个敌国将领,只有她愿意冒头应声了。
先是被迫成了高昌国的俘虏,现在又做了大齐的俘虏,这样不幸的人,又哪里只是这姑娘一家呢?
张澜暗自感慨,面上却仍旧一派冷肃,吩咐狱吏开牢门放人。
待那姑娘出来了,张澜故意扬声道:“只要你好好地种植长绒,本将可酌情减罪。若是表现优异,便可重获自由。”
监牢里的其他俘虏听了这话,顿时心思浮动。
对于囚犯来说,什么最重要?
“虽是惯例,然前朝滥封流毒无穷,陛下又何必规行矩步、不另作良图?”张圭辩驳道。
那姑娘抹着眼泪,哽咽道:“哈密卫失陷后,家祖被捕,为保全家人,不得不出仕异族,却心怀故乡,故而给家父改名为‘梓’,取桑梓之意。
张澜将那些人闪烁的神情看在眼里,不再多言。
内阁一向唯首辅马首是瞻,所谓均持此议,说白了,不过是首辅一人坚执反对罢了。
“因此为长远计,还请陛下收回封爵的诏书。此非臣一人之谏,内阁诸员均持此议。”
他坚决反对给皇后的父亲封爵,难道是想把那点禄米占为己有吗?
既是惯例,为何别人封赏得,到他这里就不行了?
“后来迟迟不见朝廷派兵来收复,家祖思念旧乡情甚,故而在家家兄出生之后,为其取名为望乡。可是直到去世,家祖都没有等到哈密卫广福的那一天……”
然而眼下却给了他进言劝谏的好借口。
张圭不退,上前进言道:“既然前日陛下能因体恤西北将士舍命守关不易,不依照祖制点选二妃,以示天下克己勤政、与将士同甘共苦之意;那为何今日不能为避免滥封爵位流毒无穷,而更改对国丈的封爵祖制呢?
张澜对此十分满意,命狱吏问明真伪,再行禀报。
内阁,或者说是首辅张圭的职权摆在那里,虽然他是皇帝,也无法越过内阁直接给国丈封爵。眼下两人各执一词,均不退让,再这么辩驳下去,也不会有结果的。倒不如暂且收兵,别作良图。
“还望陛下三思!”
言下之意,皇帝您若是不同意,就尽管下诏书好了,反正不论你下几道诏书,内阁都会行使职权,封还诏敕的。
张圭毫不退让,甚至大不敬地搬出了太祖皇帝:“陛下只看到一时一人,自然觉得封爵无妨。然而从长远看,这必将成为国家的负累。
“你父兄是谁?”张澜问。
祁钰心中怒气更盛。
嘉峪关内,张宏等人在热火朝天地种。
张圭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祁钰一时无法招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