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莘王赵植!
赵佶这个时候才忽然发现,为什么做点事怎么这么受到拘束,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放开手脚的大干一场,这明明自己是皇帝,天子啊,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
说道这里,柏鉴什么都不在说,毕竟这种事情很是忌讳的事,也就是柏鉴,杨任或者雷震子有此身份和地位说这话。单雷震子在斗法之后就不知去向,而杨任又在天下游离拉拢各种隐士修真者。这话看似似乎是针对太子赵桓的,但在这个时候,这种类似于攻讦的态度绝对比拥护的好。
一瞬间,赵佶有种听错的感觉,急忙转身望去,一个个的大臣缓缓的也是惊讶的向后闪开去看这个声音的发源处。众人闪开,一个年青的身影站在最后,如果不是他说这么一句话,似乎很多人都想不到还会有这么一个人跟随在他们身后,毕竟,大宋皇族已经很久没有太轰动的出现在众人面前了。
“父皇,儿臣愿往!”
主忧臣辱,义不得辞。柏鉴只好对着赵佶说道,“大王,按理说太子前往市最好的选择,但是官家,如果万一太子出现意外,那将对我大宋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其实在臣看来,太子前往是最下等的选择,毕竟太子是国之储君,如果有人效仿学习太祖当年,或者又出现了马嵬坡之变类的肃宗李亨的灵武之事,无论是对于太子还是对大王您都是一个难以面对的局面。”
赵佶听着这柏鉴的话,虽然他明知道这柏鉴是他那野心勃勃的赵桓儿子的人,可说的话却是实理,这种事不得不防范,尤其是在现在神州浩劫之中,帝位虽然有太多的危险,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如果能够在这浩劫之中做出什么成绩的话,天道的赏赐可是从来都不会吝啬的。这也是为什么他霸占着这个皇位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个考虑,怕是赵佶早就如同上世一般,仿效余容度后世的历史中记载的,传位于太子赵桓,自己直接仓皇南逃。
“植儿?”赵佶微微有些激动的喊道,“你上前来!”
莘王赵植缓缓的,看似有些稳重,但其实是有些激动的压抑,走到赵佶的面前,抬起头缓缓说道,“父皇,儿臣愿往,臣闻唐太宗曾言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三纲之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既然现在父皇有所求,无论是身为儿子的我,还是身为臣下的我,都是要鞠躬尽瘁的。所以,儿臣愿往,求父皇恩准!”
望着莘王赵植那年青的脸庞,赵佶有些激动的说道,“不意天壤之中还有嘉儿,植儿可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当年的谢道韫是在何等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已经无所考证。但那意思却是令人感到过无奈。而今,同样的一句话,竟然让人感觉到截然不同的意味。这里竟然让众人都感到的是赵佶对这个儿子的喜爱。
赵植似乎根本就不懂得任何的政治手段一般,傻乎乎的说道,“儿臣还真有一事相求,望父皇应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