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没问题,老板。”萧南也站了起来,目送他离开。
最典型的莫过于邵氏,旗下16家电影院,家家都在黄金地段,抵得上嘉禾的19家,但是因为出品的电影一部不如一部,如今已是江河日下。
现在,七个董事的名字和模样都已经知道,只要明天或者后天抽时间去丽的呼声大楼一趟就可以搞定,反正他们都要回英国了,今后时不时的头疼或者忘事,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可渠道多了之后,利润的来源也多了,并不一定只靠电影票房盈利,当录像带、dvd、网络点播等各种周边的利润变成大头后,而电影的投资越来越大,再加上技术上的进步,能更好的收集到人们的喜好,开发针对性的产品,那么本来已经成为合作者的供货商,面对整合了并掌握了渠道的巨头,自然再次沦落为被压榨者。
不过消耗的信仰之力可能要很多,可能还需要,不过邓丽君、林清霞一个在台湾一个在美国,山口百惠和中岛美雪在日本,米雪和赵雅之都才刚刚采过,关芝琳、李賽凤、雪梨加起来都还不够,所以……找缪骞人好了。
玩具方面就不说了,关于变形金刚和我可爱的小马,张皓轩只是稍微跟他提了一下有动漫搭配宣传的好处,他就明白这样对玩具的销售有多么大的帮助。
萧南捏了捏拳头,他从来没感觉这么好过,在刚来海纳集团的时候他还有胃疼、颈椎病、易疲劳等一系列慢性病,但现在已经全没了。他觉得自己的精力仿佛恢复到了十七八岁二十岁的时候,连续熬两个晚上还能去打一场篮球,胃口更是好得不得了。
垂直经营的弊端就在这里,虽然抓住渠道可以尽情摆布中小电影公司,可以一旦自己失去了造血功能,就会迅速衰落下去。
不提萧南,从大厦里出来上车的张皓轩发动了引擎,看看时间,还来得及,可以在路上慢慢走,顺便将这些在脑中稍微梳理一下。
很明显,张皓轩要干一番大事业,从他出道后几级跳的经历就可以看得出,既然如此,自己为什么不追随其后呢?反正都已经上船了,而且还没有下船的可能,那不如抓住这个机会,让自己也功成名就!
“很好。”张皓轩轻轻拍了拍手,“那么就按你说的,到时候你就去电视台兼任一个名义上的董事长。”
香港人本来就迷信,三十年前南下的那些人,带来了好东西,也带来了坏东西。加上特异功能之类的东西,在东南亚一直都有流行,苏联和美国人也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而北边这两年掀起的热潮,香港的也难免被影响到。
其他方面的事情,如何劝说陈志刚主动吃下丽的别的股份呢?虽然自己在展达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最好还是和陈志刚通通气,毕竟,他的成长他都是看在眼中的。
所以,面对这种因为别人“赐”给自己的变化,萧南会怎么想不言而喻。
再次长出了口气,萧南按下了办公桌上的电话:“埃迪森,将丽的呼声以及丽的映声的几个负责人的资料全部拿过来。”
停顿了下,眼见张皓轩没有接腔的意思,他随即继续说了下去:“如果我过去做董事长,一旦对行政事务插手,肯定会和他起冲突,而在那边没有根基的我,很容易被架空。如果我不想被他架空,就必然要和他进行斗争,拿捏不好的很容易过线,而我并没有运营电视台和制作电视剧的经验,这不符合老板的要求,所以……”
用电影来举例,如果只有电影院这条渠道,就算这家大制片厂对你说不,另一家大制片厂出于利润的考虑也会举起双臂欢迎你。
当然,现在还要解决版权问题,在这个录像带才刚刚开始流行的年代,供货商的重要性还在渠道之上。无论渠道多么顺畅,没有足够的货物去填满它,也只是镜水月罢了。
不过这种情况要等20年之后才会彻底成型,现在还是供货商最美好的时光,好莱坞的几大老牌电影公司都在破产的边缘徘徊,才刚刚开始集团化的过程,不少电影公司看起都有替代八大成为新的巨头的可能,尤其是在米高梅因为《天堂之门》而巨亏,以及和联美合并之后。
他们不会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曙光,当几大传媒组建完成并瓜分掉蛋糕后,以为只要专心制作就能成功的电影公司彻底成为餐桌上的一员,而非餐桌下的一员。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无论那些供货商再怎么,甚至在七大之间纵横捭阖,也只是在划好的笼子里面挣扎罢了,笼子外面的手只要轻轻一按,就可以让其不得翻身,即使是狮门和传奇那样背靠加拿大财团和华尔街的,也是半只脚放在外面。
这就是为什么张皓轩需要传媒集团的原因,甚至他还会尽可能催熟这些传媒集团,因为到了那个时候,需要有几个人的支持,他就可以随意的充分的在这个世界上包装自己、展现自己。
好了,不说这个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今天还有约会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