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她走动两步,急着跑上前,这一下,我看清她的破绽了。
我才不会傻傻把球拍得很高,好让她有把球往我脸上拍的机会。
我试着控制我的力量,轻轻往斜边打过去。
打得太慢了。
她接住了,怕我扣球,往我另一边打了一个短球,嘿嘿,多想了,我根本不会打扣球,我就知道她可能会接住,已经准备好去接她打过来的球了,我又接到了球,她要回防,我又朝着刚才打的方向打了过去。
没出界,我拿分了。
是8比20了。
我给自己立一个小目标,能不能以9比21的比分结束这场比赛。
她没给机会。
8比21结束了。
我觉得我也挺厉害的了,可结束以后,大家都去找她练球,没人来找我,她和人练球的时候也没朝人脸上打。
我看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这么打到底犯不犯规,但我挺反感的。
我的好胜心再次被激起。
可和她打球的机会也就只有这一次,因为像我这样的对手,她可以找到很多,但我很难找到像她这样的对手。
双打比赛的时候,我又恢复了摆烂状态,队友跑前跑后,我就在后面等着朝我飞过来的球,我拍的时候,队友的拍子可能也会飞过来,我们毫无默契,索性说好,她打右边一半,我打左边一半。
对手有配合,我们输了,比分并没有相差很多。
那个厉害的女生,谁和她组队,谁就成了陪衬,完全是她一个人的独秀。
这个羽毛球和乒乓球不一样,没有规定说一定要轮流接球,这双打玩成单打独斗,一点观赏价值都没有。
两个人打不过一个,也不一定是那一个人厉害,也可能是两个人的默契不好,还不如一个人玩。
最厉害最有默契的两人,也没能赢了那个女生。
因为那个女生的队友是经常和我一起练球的内向女生,只要她接球,球必定会飞高,她们必会被扣球,那个女生再厉害,面对两个人的进攻还是显得有些疲惫,输了分就让队友守住一个角,别动。
没意思。
我还想看她怎么应对那些扣球,可她打回去的球也都飞了起来。
飞得没一般人高而已。
这也是一种回击的策略,可能吧。
也可能是对手没有朝她脸上打的原因,她反倒不好接了,只能跑前跑后耗费着体力。
最后以15比21结束了。
那个女生赢了。
但只要继续打下去,她孤身奋战也是会输的。
体育老师也看出了这点,还过去指点她了。
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她是校队的运动员,擅长很多项运动。
羽毛球对她来说,也是业余的。
我也好想在我打完球的时候,能有老师来指点一下我,这样我也能变得更厉害了。
可再厉害,也是业余的。
甚至,连业余的也比不过。
既然是业余的,要那么厉害干嘛,打专业人士的脸?我也不想这么做,能去当专业的,我肯定去,只能当个业余玩家,那就业余的时候玩玩,也挺好的。
人家要天天训练的。
我可以出去逛街。
路上有挑着担子卖草莓的老奶奶,我们准备买一点来尝尝,草莓贵,我们知道,只准备买几个。
那老奶奶看着我们一个一个拿,竟然也不嫌弃我们动作慢:“你们拿草莓的动作是对的。”
轻拿轻放是吗?
“就这么点,再拿点,我这个草莓是自己种的,便宜的。”她称好价钱以后又送了两个大的给我们。
用的是老式杆秤,和以前摆摊卖菜的老头老太一样,习惯给我们看斤两。
我看一眼也看不出什么,还是凑过去看一眼,装成看得懂的模样,好让他们不敢骗我斤两。
毕竟,他们老眼昏,也有可能不是存心但还是有看错的时候。
老妈就上过当,换我就不知道了,她天天买菜,贵了便宜了都知道,可厉害了,那天价格和原来一样,买的重量也和平常差不多,但却贵了整整一块钱,仔细看了看斤两才发现是那个卖菜的看错了,说是这么说,可谁又知道是真看错,还是假看错。
秤砣也都是生锈了不舍得换的。
这又要回到小学的那个问题,用生锈的秤砣称菜,是会更重,还是更轻,买菜的人是会更赚还是更亏。
大学生的我,懒得再去想了。
为了一块钱斤斤计较,我觉得头大,老妈爱计较,也是常理,外婆以前就是种菜的,没有她们这样抠搜,去镇上卖菜的时候都是最便宜的那个,因此也没少被排挤,后来卖得和别人一样又会多送一些,还是继续被排挤,什么打了农药,施肥施到菜叶上这种事也没少传出来,实在不想卖了,就自己种来自己吃,忽然发觉自己种的菜是那么好吃。
妈妈说:“谁让你每次把最好的都挑出去卖掉了。”
“是啊,以后不卖了,我不卖了,都种来自己吃。”外婆答应老妈会这么做。
可乡里乡亲串门的时候,还是会互赠蔬菜来表示彼此的热情。
“一共是十六块。”
我付钱的时候,发现没有零钱,只能拿出五十的来给老奶奶。
她找不来,问我有没有零钱。
我把我的小钱包翻出来给她看,她说:“这不是有十块和五块的,再给一个硬币就行了,没有,就算了。”
我拿出钱来解释:“这五块的粘过了,银行也不收。”
她笑了:“银行不收,我收。”
我一下子愣住了。
她就继续说:“钱么,都是的,你给我,我能出去的,我经常去吃馄饨的店老板肯收的。”
“那他收了不出去怎么办?”
“再还给我们啊。”老奶奶毫不掩饰自己的东西新鲜美味,值得让人多次购买,“那老板是我们几个卖菜卖水果的常客了,我们给他钱吃馄饨,他拿走的钱,要是存不进银行,本来想自己吃亏,我们怎么肯干,就让他下次买我们东西的时候还给我们,钱么,就当个钱用。”
我一下子反应过来,钱的作用就是一样以物易物的媒介,钱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这一点,和书上学的一样。
原来,不用在书上了解这些,生活就可以教给我们足够多的东西。
我一下子觉得书上的知识不是那么枯燥乏味了,因为,变得好理解了。
但终究是我见识浅薄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