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761章 一个绣工
时间很快接近年底,杨东升的工作更加忙碌了起来,过年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职工发年节福利。
杨东升还记得自己在老家顺河的时候,最开始的年节福利就是猪腿、油、罐头、红,还借此交好了乡里和派出所。
但是随着物资供应充足,米、面、粮、油早就不短缺了,一次给职工发一堆东西,让人家背回家,这是要招骂的,所以从今年开始,公司全面改发购物卡。
忙了一天,回到家,发现二姐正在家里听杨玥弹钢琴。
杨玥一曲弹毕,二姐鼓掌道,“弹的真好!”
“最近玻璃瓶厂怎么样?”杨东升问。
“正要跟你说这件事呢!环保局说,有几个老炉子不达标!可是前不久刚跟人家签了一个大合同,过年都没准备停炉子,这要是耽误时间太长,就怕完不成合同。”二姐道。
杨东升想了想道,“那就先烧气吧!等过一段时间,你们忙完这个单子再改,以后你们新建炉子、改造炉子,都做成燃气的吧!”
杨东升这也是未雨绸缪。
后世很多地方搞煤改气,杨东升他们那个地方也不例外。
当时他们镇里的支柱产业就是玻璃瓶制造,除了开玻璃瓶厂的,还有不少人开网店的,搞物流的……全镇有将近十万人依靠玻璃产业吃饭。
结果煤改气的要求下来,玻璃瓶厂因为搞不到气,又不让烧煤,只能停产。
在全国一拥而上搞煤改气的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每年光是发电用煤就在20亿吨以上。
按照热值算,一吨标准煤相等于800立方米天然气。
如果全国都搞煤改气,光是发电就需要1.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几乎相当于那时候全球一半的天然气产量,当时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只能满足十分之一的需求。
这样的情况下搞煤改气,不出现气荒才怪!
2005年过去,2006年到来。
过完年之后,杨东升赶往瓜州。
先出席了地矿大学的东升奖学金成立仪式。
顺便又看了看地矿大学建设中的新校区——四周一片野地,据说对门就是火葬场。
学生宿舍楼是好了不少,四人一个小间,两个小间组成一个大间,有盥洗室和厕所。
可是刚刚建好的厕所就开始漏了,杨东升看到有的学生不得不打着伞上厕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