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再遇骗局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78章 再遇骗局
田福军之所以给出这样的承诺,主要他心里清楚,现在个体户想要把生意做大太难了,总会有各种各样情况发生。
在田福军力所能及范围内,还是可以给予一定帮助的。另一方面,他也很想看王满银能做到哪一步。
当然,违背原则的事情他肯定不帮忙。
“田叔,谢谢你的关心!我和兰这次来黄原城,已经在东大街买了几间门面,过段时间就打算开一家炒货批发部。真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我肯定会登门求你帮助。”
王满银脸上很感激的开口。
不过他心中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果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儿,尽量不要登门打扰。自己得到的支持已经足够多了。
最简单就是,王满银家小作坊开四五年时间,从未有过不开眼的工作人员上门找麻烦。
真当现在没有人会眼红万元户吗?
很多时候关系不是拿出来用的,但是必须要让人知道有关系。
至于商业规则之内的麻烦,王满银自己就能够处理。
问几句生意上的事情,田福军又把话茬转回正题:“满银,你刚才提到让农村闲散劳动力进城挣钱,关键城市里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现在有大量知青和待业青年需要安顿……随着各地放开,这两年黄原城国营工厂的效益普遍不好,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大量积压,基本是艰难维持。”
提起这些事情,田福军有些头疼。
明知道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掉,但又不能停产,毕竟工人要吃饭。
于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生产越多亏损越多,上边还要不断投入资金支持。
他很想听听,王满银有什么解决办法。
“田叔,这个问题你肯定思考比我要全面。很多国营工厂以前被养着,根本不用考虑市场需要什么,而是自己可以生产什么,产品卖不出去很正常。从上到下都不用担心,反正自己的工资不会少。
另外工厂管事的人太多,能做事的很少。而且这些做事的头上像戴着紧箍咒,说话根本不顶用。不解开紧箍咒,他们不可能使尽全力干活。”
“工厂需要是敢想敢做的人,而不是老资历……”
国营企业为什么干不过私人企业?王满银在后世看过很多说法。
不过他认为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私企是老板个人的,亏损盈利属于最关键的问题。因为一个不留神,自己的身家性命就全部折腾进去了,由不得他们不用心。
集体企业不一样,利润再多也是别人的。尤其现在,做好做坏一个样。
双方身份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除了那些垄断企业外,其余国营工厂纷纷破产的最重要原因。
听了分析,田福军不由点点头:“没错,这些我也思考过。就想听听你有什么建议?”
王满银以苦笑应对:“田叔,你太高估我。隔行如隔山,我这点能耐,折腾一个小作坊还可以,给工厂提建议完全是外行。”
“没事,你随便说,就当饭桌上闲聊。”田福军又来了句。
桌上剩余三人早止住话茬,仔细听两人谈论。
“那我试着胡扯几句。其实工厂像一个大家庭,日子过得好不好,要看家长有没有能耐……没有能耐就换下去,让有能耐的人当家长!”
其实这个时代集体企业还是有很多能人的,比如八九十年代某卷烟厂的祝老爷子,愣将一家破落的地方小厂变成全国第一的现代化卷烟企业。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某塔山甚至成为一种象征和标杆。
当然,它的没落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还有几年后鼎鼎有名的扭亏大王。对方曾凭借一己之力,让各地二十多家纺织企业扭亏为盈。
当时有领导参观,问他企业兴旺靠什么。扭亏大王的回答是:“靠厂长的经营决策!”
所以在王满银看来,如果田福军有魄力选几个好厂长,黄原市国营企业当中未必不能出几个牛气的。
顿了顿,他继续开口道:“现在各处都在搞建设,需要大量建筑工,比如秦安市。建筑公司完全可以在农闲时,组织农民进行劳务输出,甚至可以去沿海城市联系,那里机会更多……”
其实王满银这些建议只能算泛泛而谈。内心里,他对黄原市国营工厂的未来真不看好,主要先天条件就差沿海地带很多。
黄土高原位置偏远,除了资源型企业外,其他加工行业很难得到大的发展。
王满银做五香瓜子生意前,也考虑过搞养殖,毕竟有着空间优势。
不过很快就打消念头。
一方面养殖需要投入成本大,各种意外风险也比较高。
黄原市本身消费市场规模有限,根本不支持支持养殖业做大做强。再加上这年头交通运输不便利,养殖的东西很难大规模运到外地。
所以他思前想后,觉得唯一的机会就是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
目前来看,自己做的还算不错。
一顿饭,可以称得上宾主尽欢。
吃过饭没多久,田福军就急着上班离开。
王满银两口子陪着徐爱云和老爷子说了一会儿闲话,也起身告辞。
离开时,徐爱云特意送到家属院大门口。
这番举动,倒引来不少有心人猜测。
***
来黄原市一趟不容易。
王满银看时间还早,没有急着返回查看新房,而是带兰去旧货市场闲逛,准备给家人买几套春秋穿的衣服。
旧货市场现在变化很大,摆地摊的小商小贩越来越多了。
即使下午,依然有很多人在市场里闲逛。
进入一家私人服装店内,王满银立刻相中一件深红色带毛衣,觉得应该很适合婆姨。
不过兰问过价格后,拉着丈夫要走人。
太贵了!
一件衣服要二十五,抵得上普通工人半个月工资。
“两位别急着走呀,我家衣服是从秦安骡马市场进的货,南方沿海的流行款式,在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你们如果真心想要,我可以便宜点卖,二十块怎么样?”服装店的女店主急忙拦着他们道。
说起秦安的骡马市场,可以称得上名声在外。
早在十几年前,那里就是最大的黑市。
今年年初,骡马市又创办了服装城,迅速成为整个西北地区的服装集散地,那里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沿海地区刚出现的服装新款,不出半个月便能在市场里批发到。
所以对于店主的话,王满银自然相信。
他拉着婆姨道:“来都来了,买一件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