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岳飞传》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首先和面时,需要将豌豆面和白面以一定比例掺杂搅拌均匀。而且里边必须加上沙蒿,没有的话就不正宗。
沙蒿是黄土高原常见的一种植物,磨成粉后加入到杂粮面当中,能够让面团变得黏糊,怎么擀都不会松散。
有经验的婆姨可以把面团擀成纸张一样薄,再切成树叶形状就是杂面叶。煮过后吃起来非常劲道,口感和刀削面有几分相似。
当然,杂面叶的精髓更在于臊子。辣子加上葱、香菜、猪肉粒等放在油锅里炒熟,吃的时候往饭碗里浇一层。
鲜亮亮、红彤彤、翠青青、白生生,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王满银盛一大碗杂面叶后,也没有回屋搬椅子,而是直接靠崖根蹲着开吃。
自家婆姨做饭手艺没的说……辣乎乎,酸溜溜,香喷喷,各种味道齐齐在舌头上绽放,让他只感觉无比舒坦。
没一会儿,脑门上全是油汗!
三个孩子学的有模有样,放着椅子不坐,同样凑到父亲旁边蹲下。一人捧着一碗吃的很欢实。
王满银连吃两大碗,才感觉肚子填饱。
三个家伙们放下饭碗,又吵着要去村里疯玩。
没等离开,就被兰喊住写作业,不写完不准走。
王满银吃饱喝足,这才搬把椅子斜躺在太阳下听着广播,闭目养神,顺便消食。
时间刚刚好,收音机打开,里边就传来一个极富有特色的厚重声音:“上回书说道,岳飞哥五个要夺状元,赶奔京城而来……”
听到这声音,王磊立刻叫道:“爸,《岳飞传》开始了,我要听评书,听完再写作业……”
王幸和王涛也跑过来,同样凑到收音机前,听得非常认真。
“听吧,”王满银一口答应下来。
这一版《岳飞传》,正是评书大家刘兰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刘先生的声音非常有特色,口技更是惟妙惟肖。在她演绎下,可以轻松把听众带入那个铁马金戈,硝烟四起的风云岁月当中。
去年秋天,《岳飞传》刚一播出,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
不少家庭为了能够听上一段《岳飞传》,会特意将饭点安排在评书播放时段。也因为这部评书,很多供销社里的收音机被抢购一空。
后世还有个更夸张的说法:《岳飞传》播出时街道上很少有行人走动,连犯罪现象都减少了。为此,某地专门为刘兰芳先生颁发了治安模范奖励。奖品是一个竹制暖水瓶。
从去年到现在,几乎每个广播电台都在重播《岳飞传》,连黄原广播台也不例外。
一段听完,王满银看了看时间,又换台收听新闻。
三个孩子对这些不感兴趣,纷纷返回桌前写作业。
王满银一直对报纸和广播新闻很关注,因为从里边能够清晰感应到形势变化。
比如今年年初,上边颁布了《关于城镇个体工商业户登记管理若干规定》。其中明确表明“允许个体手工业和小商小贩从事个体经营,参加集市贸易……”。
这项规定,让很多战战兢兢的个体户暂时松了一口气。至少说明,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发展。
四月份时,最大报纸上刊登出一篇通讯文章,名字叫《雁滩的春天》。里边提到邻省雁滩公社社员李德祥家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方一家六个劳力,去年通过蔬菜大棚,年收入超过一万元,被社员们称为“万元户”。
这也是国内最早关于万元户的报道。
不过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称呼就会遍地开。
王满银隐约记得,原著中好像也举办过夸富大会,让各公社挑选“冒尖户”、“万元户”。
具体什么时间他早忘了,不过以自己现在的身价,当个冒尖户真不虚。
***
休息个把小时,王满银给婆姨打了声招呼,扛着铁锨进山。
他打算去地里看下自家庄稼生长的情况。有时间的话,再弄捆柴禾回来。
因为日常忙着炒五香瓜子,两口子很少有时间管田地。开春时,他们只是将麦地匆匆锄了一遍草,现在不知道啥情况了。
农历四月末,黄土高原的沟沟茆峁间已经被片片绿意笼罩。
野草生机勃勃,野开的正艳。
道旁的野桃、野杏树上,结出一枚枚毛茸茸、绿格当当的果实,煞是显眼。
王满银从树下经过,只觉得口中想要流酸水。
不出所料,他来到自家麦地头放眼望去,就见有些蒿草长得比麦子还高。麦行间,还有一丛丛的猪秧秧。
得……看到这情况,王满银只能先进地薅草。
独杆蒿草很好处理,关键是猪秧秧麻烦。如果不薅干净,明年田里就会彻底泛滥成灾。
突然,远处山梁传来一声苍凉的信天游:“沙梁上芦草风儿里摆,不因为看你我不来。风尘尘不起树梢梢摇,想思病害上活不了。想你想的吃不进饭,心火上来把嘴燎烂……水红长在水里头,我难呀难在心里头。阳洼洼糜子背洼谷,那达想伱那达哭。”
单听声音,王满银就知道是王富贵家二儿子王喜山在唱。
这家伙也是命里该有的苦。
当初他和陈永红爱的那叫一个死去活来,甚至还闹出很大风波。
结果前年两人离婚后,陈永红再没回来过。刚开始还写过几封信,这一年多,连信也没有了。
王喜山不到三十岁,堂堂七尺汉子,现在整个人精气神全没了。每天浑浑噩噩过日子,家里家外不知道收拾,做饭更是马马虎虎。
家里两个孩子跟着受苦。还是他爹看不下去,让孩子跟着自家吃。
对于感情的事情,王满银不知道该说啥。王喜山明显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只能靠他自己想通了。
再对比谢连生和王爱,双方的日子简直是天壤之别。谢连生倒是条汉子,说到做到。他年前在原西县学会修理收音机的手艺后,立刻带着王爱和两个孩子返城。
原本还要带上王贵发……结果这老爷子说啥不愿意去,打算终老在罐子村。
前些日子谢连生写封信回来,说已经在京城开了修理铺,生意相当不错,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